第1128章 引火燒身(2 / 2)

最初衡王爺對於朝廷還寄以厚望,認為朝廷即便不想辦法幫他們打回青州去,也會想盡一切辦法接濟他們,讓他們恢複當初的紙醉金迷,但是他很快這純粹是夢幻泡影。

現在朝廷是內外交困,連京師官員與禁軍的供應都成了大問題,哪有多餘的錢糧來安置衡王這樣的旁支藩王,幹脆把推給孫元化來處理,但是孫元化同樣不是省油的燈,他覺得在大局麵前衡王府必須做出一點犧牲,換句話說衡王府必須自己養活自己。

這可以說是老弟衡王爺聽到最好笑的笑話,他們衡王府在青州兩百年餘什麼時候不是鍾鼎玉食,從出生的時候都享盡了榮華富,可是現在居然還要考慮謀生的問題!

隻是現在竟是如此殘酷,衡王府這次出奔東昌府的時候可以拖家帶口過來,足足好幾千人,但是東昌府與濟南府都沒有義務養活他們,而且在衡王府這幾千寄生蟲之前東昌府與濟南府都覺得首先養活數萬大軍和數百萬民人才是關鍵。

特別是現在寄食於東昌府與濟南府的數萬大軍更是朝廷關心的重中之重,可是比衡王府的這幾千寄生蟲要重要得多,過去朝廷可以壓任務給地方政府,但是東昌府、濟南府卻是大叫一聲“恐怕大軍糧餉不繼有嘩變之嫌”,朝廷就不管追究下去。

衡王府從最初氣焰衝天到後來門可羅雀,最後到了最後債台高築,地方政府都動用三班驅趕他們,衡王府的幾千王子王孫與食客最後都變成了流民,老衡王爺最後可以說是窘迫至極氣急而亡。

既然衡王已經去世,朝廷本來應當冊立繼任的衡王,但是對於朝廷來說這件事情本來就需要走一個流程,而且現在朝廷可以說是窘迫至極,哪有時間考慮一個藩王的襲位問題,而且現在多一個藩王朝廷就會多一份負擔,因此就把這件拖下去。

而衡王府的子弟也是風雲流散,而其中一位郡王一路南竄落到了鄭芝龍之手,成為鄭芝龍眼中的奇貨可居。

因此鄭芝龍也很想把手中的奇貨推銷出去,因此他當即問道:“撫院大人,您就說錯了,這可是正正經經的天家血脈啊,而且我們又不是準備謀反,隻是跟京師斷絕了一切聯係,讓他出來監臨國事而已!”

鄭芝龍說得振振有詞,隻是熊文燦卻是冷笑一聲:“恐怕鄭總兵到現在還不知道是衡王在北麵鬧出了什麼亂子吧?”

衡王?北麵?不是在福建擁立一位衡王監國嗎?

鄭芝龍一下子就覺得大事不妙起來:“北麵?哪一位衡王?”

“孫元化也是打著鄭總兵一樣的如意算盤!”

熊文燦不由冷笑了一聲:“可是結果卻是引火燒身,現在誰也救不了他!鄭總鎮,現在有心人太多,凡事要三思而後行!”

孫元化那邊發生了什麼事情?

鄭芝龍後來才知道孫元化也打著跟他一樣的主意,準備隨時在山東建立一個監國小朝廷以號召人心,並因此招攬了很多被海北軍流放的達官貴人以備監國小朝廷之用,並準備衡王府的王子王孫找一個合適的人選。

隻是大家根本沒想到這個監國小朝廷第一時間脫離了孫元化的掌控,而是跟剛剛投附孫元化的舊東江軍聯合起來,而且很多野心家都覺得事情大有所為,完全不必按照孫元化的安排去走。

而且更致命的問題在於孫元化根本養不活被海北軍驅逐出境的達官貴人,更不用說在山東毫無根基的舊東江軍,野心家與亡命軍人的結合爆發驚人的能量,直接就打破了孫元化的如意算盤。

而且這些野心家雖然對海北鎮恨之入骨,但是在行動上卻是完美地配合,在海北鎮出兵東昌府的同時擁立衡王世子即位監國,雙方同時發動的結果是海北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盡取東昌府,而衡王的監國小朝廷也在舊東江軍的支持之下山東、北直隸之間連奪數城。

在這種情況下,曹文燦覺得是鄭芝龍再搞一個監國小朝廷絕對自取滅亡,但是鄭芝龍卻是不放棄自己的企圖:“北麵是北麵,咱們閩浙是閩浙,絕對不可混為一談!”

隻是鄭芝龍正準備與曹文燦繼續據理力爭的時候,曹文燦的親將卻是進了一趟書房在曹文燦耳邊說了幾句,曹文燦一下子就改變了態度,他笑眯眯地說道:“鄭總兵,你說要擁立衡王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