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劉世延有嫡孫劉萊臣,但是由於尚未成年,就交由庶兄劉藎臣襲爵,這位劉藎臣就是劉孔昭的父親,當然這隻是公開的說法而已,誰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黑幕。
在東林黨中劉藎世的借襲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東林黨人編誠意伯世係的時候就沒有劉藎臣這一世,而且跟劉藎臣起了不止很多嚴重衝突,每一次東林黨人就拿誠意伯府的這段秘辛來炮轟劉藎臣。
而劉藎臣在天啟二年去世以後,劉孔昭在天啟三年襲爵,雙方的矛盾不但沒有緩和,反而是越演越烈,在東林黨人眼中劉孔昭不但是蠻勇武臣,而且還有違倫常,因此在好幾部書好好編排了誠意伯府一番。
這些書裏說什麼“萬曆、天啟之際,冒襲最多,惟有力者得之,如劉孔昭之父係劉尚忠出婢外生之子,竟自奪嫡,莫之敢問”,正所謂打人不打臉,何況東林黨這還是扒人祖墳,所以當時劉孔昭看到這些記載的時候臉都綠了,跟東林之間的關係更可以用敵國來形容。
但是錢謙益做為東林黨首卻發現劉孔昭現在做出了極為正確的選擇,這些曆史問題已經不成曆史問題,劉永毅雖然年少而且還是庶子,但是卻是劉孔昭眼中的嫡長子派到柳鵬這邊,自然代表著臨時主持南京防務的勳貴武臣更看好海北軍,不然他不會把親生兒子派過來。
但是另一方麵劉孔昭不但留在南京主持防務,而且還讓萊臣係的幾個“庶子”留在應天府,如果海北軍到時候拿不下南京的話,劉孔昭不但是頭號功臣,就算這件事的內幕被人翻出來,由於跟他守城的幾個“庶子”都是劉萊臣一房的子孫,所以誠意伯府仍然是忠義之家,襲爵仍舊是毫無問題。
這不但有著劉基劉伯溫的智術,而且有老誠意伯劉世延的風範,畢竟劉世延可是拿下獄、革職、奪俸、閑住當飯吃的真正不倒翁啊!
隻是劉孔昭的權術雖然了得,但是錢謙益卻知道他既然把親子劉永毅派過來,甚至顧不得劉永毅年少體弱,自然就代表他把真正的賭注押在哪一方,因此他告訴吳欣然:“殿下讓少誠意伯稍待片刻,顯然是有十萬火急的軍務要處理,咱們一起過去聊上幾句,說不定事情談完的時候,誠意伯府的萬世富貴已經從天而降……”
吳欣然覺得錢謙益雖然是進士官,但是這個時候卻是格外客氣,顯然是希望與誠意伯府一樣成為新朝勳貴,但是錢謙益畢竟是一甲進士出身,他豈敢不聽:“不知道錢相公有何高見,吳某就洗耳恭聽!”
隻是對於柳鵬來說,這從遼東傳來的消息似乎超出了自己的控製之外:“東江鎮出兵江華島了?這真是好計算啊!”
雖然江華島從任何方麵來看都是不是最佳的選擇,雖然從經濟角度一個江華島足以養活數萬甚至十數萬軍民,能很大程度緩解東江鎮的窘迫情況,但是對於東江鎮來說,出兵江華島現在在政治上卻是極其完美的一招殺手。
因此現在江華島有光海君!
也就是因為“仁祖反正”而失去王位的前任朝鮮國玉李琿,雖然傳說這位光海君已經被李倧刺瞎了眼睛,但終究曾經是名正言順的朝鮮國王,而且大明在感情與其它方向都傾向於光海君,而不是海北軍援朝以後全麵投向海北的新任朝鮮李倧。
雖然當年反對光海君即位是大明朝,現在希望光海君複位的也是大明朝,何況光海君在位十五年黨羽眾多,仁祖反正之後又搞了一輪政治清算,現在東江鎮突然出兵江華島絕對是奇貨可居。
蕭夜在一旁補充道:“確實是好算計,朝鮮那邊已經向我們海北請援,希望我們盡快撥亂反正,不然局麵不堪設想!”
柳鵬這段時間並沒有在毛文龍身上投入太多精力,畢竟他也知道在眼下這種局麵下很難再次出現斬帥的那出好戲,但是他實在沒想到毛文龍居然如此大膽,直接出兵江華島救出了光海君,現在東江鎮重新又成了東亞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隻是柳鵬卻還是氣定神閑地問道:“東江現在讓光海君複位了沒有?”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而蕭夜當即說道:“殿下的意思是東江如果擁立光海君的話,我們就要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