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柳鵬繼續說道:“從天啟元年到今年,遼東戰火已經持續整整七年,七年戰火頻傳,所有壓力都壓到山東這些升鬥小民的身上,現在朝鮮戰事告一段落,我與海右會諸位老先生商量過了,是要給山東生民一段休養生民的時間。”
顧山河完全沒想到自己的建議會遭到拒絕,隻是柳鵬的謀劃關係到海北軍的戰略策劃,不是他能所夠質問的範疇。
他隻能就自己權力範圍的問題進行抗議:“督撫大人,隻要有了這兩百輛雙套膠輪大車和五百輛單套膠輪大車,我們海北軍諸部的戰鬥力與後勤保障能力將會有質的飛躍,我們完全有機會解決兩紅旗……而且我們如果準備深入遼、沈的話,這七百輛膠大車恐怕還遠遠不夠用!”
旁邊的季進思更是很直白地說道:“督撫,我們剛剛從朝鮮回來,現在皇太極又出兵寧錦,前線正打得熱火朝天,正是我們整軍備戰的大好時機,你怎麼能說休養生息藏富於民?”
隻是柳鵬卻是笑得很神秘,他告訴顧山河與季進思:“就是因為寧錦打得熱火朝天,這才是我們放手建設的大好時機,而且你們覺得現在這個時候進攻海蓋是合適的時機嗎?”
“我有個很有信心的預測,不敢說一年時間,至少在這大半年之內,前線估計沒什麼大仗可打,我們可以好好訓練調整一下部隊,而且我們現在強攻海蓋的話,恐怕隻能是事倍功半!”
對於柳鵬與他的預測,海北軍的諸位將領一向視若神明,他說一年半載沒有大規模的戰事,大家覺得柳鵬的這個判斷即使出錯,那也應當沒有什麼太大問題,因此海北諸將紛紛考慮起柳鵬這一判斷背後的真實背景。
他們很快就得出了與柳鵬相近的結論,那就是海北軍與後金軍之間確實可能有一段時間的暫時緩和,當然這種暫時緩和隻是為了下一下整軍備武與全麵衝突作好一切準備,但是大家覺得一年半載之內,海北軍與後金軍確實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戰事衝突。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皇太極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應當燒得差不多,這段時間皇太極可以說是火力全開,不是壓製蒙古就是出兵朝鮮,而現在更是出兵寧錦與關寧軍展開大戰。
如果沒有海北軍的話,皇太極的這一連串陰謀或許就能大功告成了,但問題在於皇太極生不逢時,遇上柳鵬這麼一個算無遺策的對手,鑲藍旗攻略朝鮮的結果卻是倉皇從原州城下撤走,甚至還把林丹汗的近萬騎兵搭上去,而現在蒙古草原與察哈爾諸部已經爆發了大規模的內戰。
這一場察哈爾內戰是標準的蒙古式戰爭,雖然聲勢浩大,但是戰爭中的人員損失卻極其有限,海北軍支持的察哈爾斡耳朵之所以不能大獲全勝,完全是因為林丹汗曾經有過大義的名份。
而且很多原本與林丹汗是死敵的蒙古部落雖然不願意林丹汗統一整個蒙古,但是更不願意有著海北鎮支持的察哈爾斡耳朵成為蒙古草原的真正主人,因此紛紛跑出來支持林丹汗。
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娜木鍾與蘇泰等幾位皇後仍然帶著斡耳朵的諸位姐妹聯合與海北軍結盟的諸部落穩紮穩打,逐漸占據上風,而蒙古草原上既然沒有決出勝負,皇太極自然也不敢向海北軍發動進攻。
畢竟一旦他出兵金複而察哈爾與科爾沁蒙古騎兵突然從背後抄略過來的話,那絕對是一場讓千秋萬代笑話皇太極的好戲。
而且海北軍的將領們很清楚皇太極發起的這一係淩厲攻勢雖然取得了相當大的戰果,但是由於海北鎮橫空出世,後金軍也付出了至少數千人的傷亡,就連實力最強的鑲藍旗都不願意打下去了。
雖然這次寧錦攻勢後金軍應能當獲得了相當戰果,但是對於死守錦州堅城的明軍皇太極顯然也是辦法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後金軍肯定要停下來調整一段時間,而不是主動向海北軍發動挑戰。
但是海北軍也不會在遼南無緣無故地主動發動大規模攻勢,現在的遼南戰線雙方都精心構築了無數道防線,完全變成守弱攻強的局麵,誰主動發動攻勢誰更要承受更大的損失。
海北軍即使能得到大量的膠輪大車仍然很難順利解決建奴精心構築的重重防線,在朝鮮方麵更是可以用麻杆打狼兩頭怕來形容眼下的戰局,誰都不敢發動大規模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