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想的不僅僅是娜木鍾一人而已,還有很多察哈爾本部的大人物都抱著與娜木鍾一樣的想法。
大家都覺得大金國是蒙古最可怕的敵人,而海北鎮從來就沒有跟蒙古諸部發生過正麵衝突,恰恰相反,海北鎮的商隊不斷給蒙古諸部帶來海量的急需商品,現在娜木鍾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真正的登州貨,諸位蒙古貴族也不例外。
因此這次與大金國結盟並出兵朝鮮的決策是林丹汗與身邊少數人頂著極大的壓力做出來的,如果這次進軍朝鮮大獲全勝,察哈爾的這些蒙古貴族自然無話可說。
可是現在這次出兵朝鮮卻是全盤失敗,林丹汗身邊隻剩下了一千餘騎,而且大家覺得即使能收容一部分在海北軍與後金軍追剿之中僥幸逃出生天的部落,最後能收容到兩三千騎已經是極限了。
這對於林丹汗的威信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許多蒙古貴族已經想到最難辦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即使能收容到兩三千騎的殘部,林丹汗所部怎麼樣才能返回察哈爾故地!
要知道這次林丹汗與大金國結盟入朝之後,他們可是穿越了整個大金國的國土才來到朝鮮,這可是數千裏的遙遠路程,可是現在大金國與林丹汗既然已經反目成仇,大家就不知道怎麼從大金國的重重堵截、追殺之中突圍回去,沿路不知道有多少敵人與他們的堅固堡壘。
雖然蒙古人向來是遊牧民族,都有著馬背上的一身好本領,但是大家對於突破數萬大金軍的重重堵截毫無信心,一些察哈爾的部落首領已經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很快林丹汗所率領的一千三百騎突然減少了五六十騎,帶走這五六十騎的察哈爾本部說是去收容那些跟隨林丹汗北撤的蒙古部落,並希望從鑲藍旗的魔掌之中解救他們,但是大家很快就明白了真相:他是投奔海北軍了!
雖然有不少遊騎找到了林丹汗的本部並靠攏過來,但是也有很多察哈爾的部落首領重新作出了選擇。
他們有些人是決定去投奔海北軍,雖然雙方剛剛在戰場上有過交鋒,但是他們覺得海北軍是比大金軍更好的選擇,而且隻有海北軍才能幫助他們返回察哈爾故地。
還有一部分察哈爾貴族卻是跑去投奔了阿敏與鑲藍旗,雖然大金軍已經跟察哈反目成仇,現在現在到處襲擊察哈爾的馬隊,但這也是他們最好的機會,隻要他們能抓住這次機會,就少不了功名富貴。
因此林丹汗身邊的騎兵可以說是增增減減,而林丹汗現在想來個快意恩仇都辦不到,畢竟他們身邊的這些蒙古首領已經有了更多的選擇,隻要稍稍不如意他們就準備去投奔海北軍。
畢竟海北軍給出的條件實在太優厚,而且雖然海北軍的追兵沒追上來,但是還是有人傳來了柳鵬的最新承諾,柳鵬已經向這些察哈爾部落承諾,隻要他們肯投靠海北軍,那麼海北軍就能保證把他們送回察哈爾故地去。
別人做出這樣的承諾大家或許認為是開玩笑,但是柳鵬柳督撫是傳說中“一諾萬金,萬金一諾”的傳奇人物,他敢做出這樣的承諾自然有絕對的把握,因此投奔柳鵬的蒙古貴族越來越多,而且現在連察哈爾本部六萬戶都有人跑去投奔海北軍。
而林丹汗隻能把滿腔的怒火都壓在肚子裏,直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消息傳過來:“什麼,蘇泰皇皇也帶著他的斡耳朵跑去投奔海北賊了!”
這是一個完全意料之外的消息,林丹汗原本以為蘇泰皇後對於自己的沒有什麼怨言,但是實在沒想到自己的這位第三皇後居然會在這個時候拋棄自己。
而且蘇泰皇後雖然拋棄了林丹汗,卻沒有拋棄她自領的斡耳朵與中軍萬戶。
結果就是她一路南下收容中軍萬戶的餘部,畢竟阿敏貝勒與鑲藍旗雖然襲擊了中軍萬戶,但是他們也害怕海北軍追擊上來,所以中軍萬戶雖然損失頗大,但是現在至少還有好幾百騎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直到蘇泰皇後橫空出世,把整個中軍萬戶都收容下來並帶著他們去投奔海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