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孔府在最近這種“盡罷西學”的思潮之中絕對出了大力,孔府對於西學這種入侵性的知識體係特別敏感,但是這並不代表孔府就是真正的聖賢之家。
王繼光做過給事中也做過一省巡撫,對於孔府的底細可以說是了如指掌,知道孔府這種聖賢之家有太多見不得光的事情,有些事情甚至在孔府內部都是天大醜聞,不敢公開給族人知曉。
何況金人南侵跟著宋室一起南渡的是南孔,北孔可是給金人與蒙古人搖旗呐喊的存在。
隻是孔府既然把事情鬧得這麼大,他們開出的價格恐怕也不會低,恐怕海北鎮很難接受。
隻是很快王繼光就笑了起來,孔府固然是在其中推波助瀾,想重建至聖先師在海北鎮的唯我獨尊地位,但是海北鎮卻並非隻有孔府這麼一個選擇而已。
別的不說,現在在山東境內有著聖人府、亞聖府與複聖府這三家,即使孔府開價太高,海北鎮完全可以找亞聖府與複聖府這兩家合作。
事實上海北鎮還有更多的選擇。
要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其中最知名有“十賢”、“四配”,但是現在地位最尊貴的除了聖人府之外,世代富貴的隻有亞聖府與複聖府這兩家而已,“宗聖府”與“衛聖府”都是圖存其名,“十賢”、“四配”的其餘幾位更是沒有他們的好運氣。
想必他們的子孫想到這件事情,再想到天差地別的待遇,肯定會有所想法,而王繼光怕就是他們沒有什麼想法,隻要有想法就可以分別對待各個擊破。
嗯,這才是自己要提給柳鵬的金玉良言!
現在海北鎮確確實實需要大義名份點綴一下,即使是孔府不願意出麵,有的是人願意出麵支持海北鎮。
一想到這一點,王繼光越發輕鬆起來,要知道不管孔府還是亞聖府、複聖府都在兗州地麵上,或者說是丁宮的管轄範圍內,而丁宮可以說是把柳鵬“中西兼顧”方針貫徹得最好的海北鎮地方大員,到時候向柳鵬進言,再讓他出麵肯定就有收獲。
對於孔府以及地位稍遜於孔府的亞聖府、複聖府來說,今天不是一個好年頭,兗州工礦學校與姚曉方開辦的兗西預科學校風頭大勁,不但奪走他們的風頭,而且更讓他們無法容忍的是這幾所學校教授都不是聖賢書。
即使柳鵬說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西兼顧”,但是這兩所學校教授的西書數量幾乎等同“中學”,已經快到喧賓奪主的地步。
即使是所謂“中學”主體仍然是海北鎮自編的材料《山東風土記》、《從龍口到複州-海北軍光輝戰史》、《本國簡史》之類,與聖人聖言聖賢書並沒有任何關係。
至於傳統的聖賢書雖然也出現在這兩所學校的課堂之上,但頂多隻占了課程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這還是這兩所學校找不到足夠的西學教師與新學教師,隻能用“舊學”湊數的結果。
長久下來必然國將不國,天下人都不把聖賢書當作一回事,但是海北鎮的崛起之勢已經是無法阻擋的事實,因此孔府帶頭發動了無數讀聖賢書的讀書人向海北鎮的方麵大員進言。
隻是這些進言並沒有取得多少成效,恰恰相反從兗州工礦學校傳來了一個真正的壞消息,那就是丁宮突然準備尋找子思、曾參等前輩聖賢的後人。
海北軍雖然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但是這個中學實際是經世致用之學,所以聖賢書在學校這個至為關鍵的上升途徑隻占了至多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部分,而且這所謂聖賢書甚至還混入了一些諸子百家的內容。
在這種情況下,丁宮出麵尋找子思、曾參等先輩聖賢的後人就是一種意味非同尋常的事情,特別是顏回後人的複聖府更是十分緊張。
畢竟聖人府與亞聖府的地位擺在那裏很難動搖,但是顏回的複聖府卻有點名不符實的味道在內,子思、曾參他們的地位並不一定比顏回要低上多少。
如果海北鎮要把複聖府的待遇轉賜給曾子、子思等先輩聖賢的後人那該怎麼辦?要知道現在複聖府是海北鎮的地盤,是在丁宮的地盤上啊!
即使海北鎮保持複聖府的地位不變,但是把子思、曾子等先世聖賢捧到複聖顏回的前麵去,那也是複聖府無法接受的事情。
因此複聖府第一個站出來稱頌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