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大買賣(2 / 2)

隻是遼東在大明朝是衛所體製,軍事管製下的遼東農業幾乎被扼殺了一切活力,多數時候連自給自足都辦不到,必須依賴從關內與山東給遼東不斷輸血。

而現在登萊出現的農業新模式、新技術、新品種、新農具如果轉移到遼東去,那肯定會有爆炸性的結果!

作為登州米業同行商會的會長,曾建輝對於這次農田之中發生的革命有著十分深刻的認識,他私下統計的結果是登萊兩府的總產量幾乎是增加一倍,雖然這一倍的產量增長很大程度來源於新開墾的土地,但是全新的農業革命才是增長的最大動力。

而且對於遼東適合種植什麼作物曾建輝早就有所謀劃,他覺得遼東最適合兩種作物,一種是作為主要糧食的高粱,另一種是主要油脂來源的大豆。

高粱是主糧,人是鐵飯是鋼,根本不愁銷路,而大豆油也已經成為了登萊的主要油脂來源之一,同樣是不愁出路,而且大豆榨油的副產品豆粕更是比大豆油還要俏手。

現在登萊地區的農夫經常處於兩難地步。

一方麵他們把豆粕作為主要的農田肥料,隻要灑下一點豆粕,農田的產量就如同變魔術一般有了四五成甚至更高的增長,而另一方麵他們養豬的時候也需要投喂豆粕,農民發現養豬的過程之中如果喂食一部分豆粕,那麼家豬的育肥速度可以說用奇跡來形容。

但是不管是市場出售的豆粕還是農民自己壓榨的米粕都十分有限,在肥田與肥豬之間農夫往往是魚與熊掌不得兼得,處於兩難地步。

而遼東是最適合大豆種植的地方,隻要到時候好好經營,肯定有不計其數的大豆、豆油、豆粕渡海而來。

所以宇文拔都覺得自己在遼東種植大量高粱、大豆肯定是能賺足金山銀山,而過去海北軍隻能控製金州一地,而且由於不斷受到後金軍襲擾,所以放棄金州的大部分平原地帶,甚至連一些靠近平原的丘陵地區,根本談不上大規模農業生產,連自給自足都辦不到。

可等海北軍收複了複州,遼南的形勢根本就不一樣了,因此一聽到曾建輝這麼說,宇文拔都當即說道:“我去拿地圖,我要好好看一看!”

雖然他跑過遼東十多次,複州也去過五六回,而那邊曾建輝當即說道:“如果能收複複州,那麼不管形勢如何變化,沙河以南的良田已經盡為我有,我們可以好好經營沙河以南,沙河以南的數萬百畝良田我們都可以利用起來……”

沙河以南可是好大一塊地盤,宇文拔都第一時間就找到了遼東地圖然後看得連連連連點頭:“是啊,我軍收複複州衛城的話,沙河以南大有可為!隻是曾社長準備怎麼經營?你不會以為柳少會把所有田地都交給你我吧?”

雖然不知道沙河以南有多少田地,但是宇文拔都很清楚這麼多田土可能比一兩家藩王府的莊田還要多,他們雖然在海北鎮有些門路,但是柳鵬不可能把這些田地都交給他們,即使他們走通了門路,他們也不敢接手過來。

畢竟這些田地過去都是有舊主的,現在肯定有豪強小民趁著兵荒馬亂的機會據有已有,到時候局麵必然是錯綜複雜無比,他們倆若是想要全部吃下去,肯定是一個粉身碎骨的局麵

曾建輝當即說道:“當然不可能全部拿下來,但是我們拿下幾處莊田絕對沒問題,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做為樣板來搞一搞……”

宇文拔都已經明白過來了,現在海北軍經營遼東完全是靠登萊與山東不斷輸血的結果,連最基本的糧食自給自足都辦不到,等收複複州,柳鵬肯定不願意這種不斷輸血的情況繼續下去,肯定是準備從登萊引進有實力的商業巨子經營金複農業。

這正是宇文拔都與曾建輝介入遼東農業的最佳時機,而且宇文拔都與曾建輝雖然準備打通產業鏈,但不準備也不可能把金複田土盡數據有已有,而是把登萊的農業革命引入金州與複州。

農民在關係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是最敏銳不過,到時候隻要宇文拔都與曾建輝搞幾個樣板莊園作為示範,讓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生意自然是源源不斷。

隻是宇文拔都不由苦笑一聲:“曾社長,我們這是到陳總管與研習所的地盤上搶肉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