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勝敗皆有把握(2 / 2)

隻是這個時侯孫承宗卻是說道:“這不叫禍水西引,建奴本來就是要西進山海,我們本來也是要越過遼河收複遼沈……”

大家都被孫承宗的發言所驚呆了,隻是孫承宗很快就說明他的真正想法:“現在海北鎮既然把建奴主力都牽製到複州去,那就給我們關寧軍一個證明自己的天賜良機,這一年多時間關寧軍始終沒有機會證明自己是天下勁旅,而現在終於有機會證明自己了!”

隻是大家都是人精,第一時間就領會了孫承宗發言中的真意,遼東巡撫張鳳翼雖然不懂行軍打仗,但卻是政治鬥爭的老手,他不由拍著桌子連聲讚好:“經略說得太好了,咱們本來就是要越過遼河收複遼沈,得感謝海北軍給我們創造這麼一個天賜良機。”

實際他的觀點與前任遼東經略王在晉是一的致,都認為盡棄關外退守山海是最佳策略,隻是他剛剛走馬上任屁股還沒坐熱自然是不敢把自己的真正想法表達出來,恰恰相反,他現在反而在附和孫承宗的謀劃。

而下麵的馬世龍雖然是武將,現在也第一時間領會了孫承宗的意思:“沒錯,晚打不如早打,現在出兵東進,想必朝廷上下不管勝負對我們關寧軍肯定沒有什麼怨言。”

而寧前道道台袁崇煥則是大笑起來:“經略這手棋下得太妙,咱們就出兵東進,到時候看海北鎮怎麼交代!就是受挫了,那也是海北軍牽製建奴不力的結果。”

整個關寧軍已經達成了一致共識,海北軍既然兵臨複州城下,等到複州戰役結束的話,那麼關寧軍就處於全盤被動的局麵,

那時候被迫出兵東進不管勝負都要被海北軍的光輝所掩蓋,所以孫承宗覺得與其到時候被迫西進,不如趁著現在海北軍進攻複州的天賜良機,主動出兵東進,不管勝負都可以跟朝廷有個交代。

剛才袁崇煥說得很對,如果受挫失敗自然是海北軍牽製建奴不力關寧軍遭遇建奴主力的緣故,如果獲勝則是關寧軍將帥運籌帷幄的功勞,反正現在出兵對關寧軍最為有利。

那邊袁崇煥已經大聲說道:“關寧擁兵十數萬,我覺得可以一半守城,一半出戰,以馬步精銳五萬席卷河西,如果建奴不堪一擊就可以渡過遼河收複遼沈!”

隻是一聽到這個數字,遼東巡撫張鳳翼就不由眼皮一跳,他連聲說道:“五萬不行,五萬絕對不成,出兵五萬的話精銳盡出,到時候我軍就無兵可用了,我覺得……”

他想了想,覺得應當拿出一個比較穩妥的數字:“馬步五千人就近抄襲河西,應當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字。”

一個說五萬,一個說五千,孫承宗也不由糾結起來,他不得不詢問起馬世龍這位統軍大帥的意思:“世龍,你覺得是五萬好還是五千好?”

馬世龍當即說道:“下官以為張巡撫與袁道台說得都很有道理,但也都有不妥之處,小人覺得五百騎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數字……”

從五萬人縮水到五百騎,這個數字跳水得也實在太快了一些,馬世龍這話一出那邊袁崇煥當即大怒:“馬世龍,你不要動搖軍心,若是隻出動區區五百騎如何向朝廷交代,如何渡過遼河盡複遼沈?”

隻是馬世龍卻覺得自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他當即說道:“諸位大人,凡事得未慮勝先慮敗,若是派馬步精兵五萬人或五千人東進,一旦有變如何收場,若是隻派五百騎東進,勝敗皆有把握。”

聽到馬世龍這麼說,孫承宗不由點了點頭。

在五萬人、五千人與五百騎這三個方案之中,他覺得自己更傾向馬世龍的五百騎方案,至於原因自然很簡單,那就是馬世龍的五百騎無關大局,風險最小,也就是最安全最穩妥的方案,正如馬世龍所說的“勝敗皆有把握”,即使失敗局麵也不至於失控。

而現在的關寧軍正是力求穩妥的時候,有了海北軍這個競爭對手,關寧軍更是事事力求穩妥,別說是袁崇煥的方略,就是張鳳翼出動五千人的方案,關寧軍的將帥們都覺得太過冒險,丟掉五千人尚且是件小事,丟掉了朝廷對於關寧軍的信心才是大事。

所以在三個方案之中,馬世龍的方案一定會勝出,在場的文武官員大部分都跟孫承宗表達同樣的意見,他們覺得馬世龍所謂“勝敗皆有把握”說得太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