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皇太極話裏的意思,兩紅旗從金州退兵的這八天時間,海北軍不但能多補充八百戰兵,而且還可以修理兵器、調整建製、修繕城壘,他們本來脆弱的戰鬥力在這八天時間得到了全麵的恢複,對於大金國接下去的金州攻勢大為不利。
代善簡直被皇太極這話氣炸了肚子,他知道皇太極是在落井下石,而且是大家一致認同的落井下石。
自從丟掉金州以後,皇太極在大金國的威望大不如前,大家不再把皇太極視作事實上控製兩白旗大權的四貝勒,而是把他與阿巴泰這樣的普通台吉相提並論。
畢竟皇太極使足了吃奶的力氣,結果不但沒拿下小小的旅順堡,反而把金州城丟給了海北鎮,甚至連福晉都送給了柳鵬。
但是現在代善也從金州大敗而歸,皇太極與阿敏可以說是收獲最多的兩個人,皇太極原來分文不值的名譽一下子就得到了全麵恢複。
畢竟正白旗隻有十八個牛錄,而兩紅旗卻有著六十個牛錄,六十個牛錄的兩紅旗都拿不下金州,一路丟盔棄甲損兵折將,大家怎麼敢要求皇太極隻用十八個牛錄就拿下金州。
而且皇太極很明確地指出了代善退兵時的指揮錯誤,當時皇太極是因為海北軍偷襲金州導致金州失守不得不退兵,與代善明明擁有兩紅旗六十個牛錄,而且正藍旗援兵已經進至複州,代善還是擅自決定退兵完全是兩回事。
隻是代善作為大貝勒怎麼可能輕易被皇太極辯倒:“海北軍八天補充八百人又怎麼樣?你知道不知道他們在山東有多少人馬?”
皇太極非常配合地問道:“那請問大阿哥,海北軍在山東有多少人馬?”
代善之所以下退兵的決心,自然是從方方麵麵都得到了明確的情況,他當即說道:“我並不知道海北軍在山東到底有多少人馬,但是我很清楚這次柳小魔對付聞香教的西征軍有上萬兵力!”
說到這,代善洋洋得意地說道:“沒錯,現在金州的海北賊有上萬戰兵,而在山東,光是柳小魔親領的西征軍就有上萬兵力,正是因為他帶著這上萬兵力偷襲兗州城外的聞香教大營,所以徐鴻儒的聞香教軍才會在一天之內盡數崩潰!”
對於這一點,在場的女真貴族們倒是有所了解,徐鴻儒手上確實有一支至少十幾萬人的流寇武裝,雖然女真貴族看不起徐鴻儒的戰力,但是他們也不得不對徐鴻儒寄以厚望。
徐鴻儒也沒讓他們失望,不但牽製了山東官軍,而且把幾支邊軍與準備用來援遼的精兵都吸引過去甚至還打了幾場勝仗,女真貴族一下子就放心了,覺得隻要徐鴻儒再鬧個一年半載,山海關就會空虛無備,大金兵就能一路打進北京城。
但是女真貴族作夢也沒想到,徐鴻儒的聞香教軍固然是不能成事的流寇,但是這十幾萬流寇崩潰得也太快了,柳鵬隻是一個突襲大營,十幾萬聞香教軍就已經全軍崩潰盡數投降了。
這簡直比豆腐渣還要豆腐渣!
隻是徐鴻儒再怎麼不堪,海北軍要解決他們至少也有上萬戰兵,因為大家不得不思考起代善提出的這個問題。
現在金州已經有上萬海北軍,而海北軍在山東本部的兵力至少有上萬人甚至兩萬人,而且金州是最易守難攻的地形,女真擅長的騎兵戰術與重甲戰術在金州根本施展不開,那麼要不要繼續集齊八固山之力進攻金州!
第一個跳出來自告奮勇要求進攻金州的不是別人,正是鑲藍旗的主旗貝勒阿敏,他熱血沸騰地說道:“大汗,金州的海北賊是大金國的心腹大患,如若不早日掃滅必然養虎為患,我覺得八家甲兵盡出,以熟悉地形的兩紅旗為先鋒,一舉掃滅金州是上上之策。”
別人這麼表態,努爾哈赤或許真能下決心,但是阿敏這麼說,努爾哈赤反而猶豫起來,他可清楚著阿敏肚子裏到底打著什麼算盤。
這次兩紅旗在金州受挫,阿敏可以說是獲益最大,他手上的六十五個牛錄變得越發重要起來,成為決定女真國運的關鍵,連努爾哈赤都不得不承認在這件事自己小看了阿敏。
而且現在阿敏雖然主張八家甲兵精銳傾巢而出,卻是主張讓“熟悉地形”的兩紅旗再次擔充打頭陣的炮灰,阿敏的鑲藍旗卻可以在兩紅旗占盡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