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孫昌齡(2 / 2)

隻是徐知府卻是搖了搖頭說道:“問題是戶部不肯通融處理,甚至連遼東舊餉都要照舊解京,區區一點遼東新餉怎麼召買六十萬石米豆?換了我是柳經曆,也不會繼續在這個無底洞裏墊錢,這真是無窮無盡的無底洞!”

雖然召買價格遠低於市場價格,而且召買應付的款項未必會落到升鬥小民的手中,但是召買畢竟要向被強征米豆的農民與小地主支付一筆相應的銀錢,現在戶部與餉臣把遼東舊餉強行拿走,登州府自然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而陶道台當即答應下來:“遼東舊餉必須留在登萊,如果戶部連遼東舊餉都一並拿走的話,那陶某也不幹這個破海防道!”

雖然天天逼得登州府與萊州路找不到活路,在這件問題他卻是跟登州府達成一致共識。

京邊舊餉必須留在登州府才行!戶部必須在召買本金上通融處理!

柳鵬沒想到自己還沒到威海衛,才一進文登縣就有很多文登本地的知名縉紳前來拜訪,個個都是熱情沸騰,甚至自帶鄉勇、家丁過來助戰,隻要柳鵬一聲令下,他們就會一馬當先打破了威海衛的衛城。

來的甚至還有文登縣官麵上的吏員與個別重要官員,但是對於他們現在提出的問題,柳鵬也覺得不好解決:“大畝小畝的問題,真不是我能解決的,你們應當找知府大人,找陶道臣,找王巡撫,甚至找戶部來解決這個問題,唯獨不能找我解決啊!戶部又不是我家開的。”

如果說山東召買六十萬石已經是一場災難中的災難,那麼現在的文登縣就成了十八層地獄,原因自然是因為遼餉加征的緣故,但問題在於其它州縣加遼餉是一畝一畝地加,而文登縣則是五畝五畝地加遼餉,加的遼餉比稅賦原額都要高了。

“這件事實在不好辦,您都辦不到,我一個小經曆有什麼辦法?”說到柳鵬的臉上不由露出了苦笑:“孫推官,您真不能找我啊!這事我不辦了!”

對麵這位孫推官也是同樣苦笑:“正因為我辦不到,所以隻能找您來辦,大家都說了,這件事普天下隻有您能辦!”

“您可是新進士啊!一出來就是府裏推官,再看看我,吏員出身,隻是小小的衛經曆,實際連八品官都不如,你這是太抬舉我了!”

對麵這位跟柳鵬說客套話的不是別人,正是登州府推官孫昌齡。

這位孫推官是萬曆四十七年的新進士,三甲第二十六名,直接外放了登州府推官,隻是到了登州府推官任上,道臣陶朗先與知府徐應元都讓他先到文登縣來代理知縣。

至於原因非常簡單,就是現在文登縣知縣出缺,但是沒有人人願意接這個位置,偏偏文登知縣又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絕對不能缺人,所以孫推官隻能新官一上任就到文登縣來作一任代理知縣。

但是到了文登縣以後,他才知道文登縣的情況到底有多嚴重!

事實上,文登縣現在沒有人揭竿起事,已經是老天爺保佑了!

這根本就是人間地獄!

問題是度量衡不統一引發的遺留問題,正所謂“南人適北,視升為鬥”,不同地區的度量衡差距很大,即使在山東省內是有著大畝與小畝的區別,都說曲阜孔氏有三千六百頃土地,實際這三千六百頃地是山東省內常見的大畝,一大畝相當三市畝,孔氏總共一百零八萬畝地。

而文登縣恰恰相反,這裏的畝則是小畝,又多鹽堿地,所以明初定法五小畝折作一畝。

而萬曆十一年清丈的時候,整個山東省內的州縣都要按統一標準上報,而且上級催得很急,所以文登縣隻能先按小畝數統一上報,因此上報了“新額小地畝一萬九千三百一頃“,“原額六千四百四百四十三頃銷落無存”,以至萬曆十三年就曾經因為大畝小畝的換算出過大問題,最後才得以糾正

但是這一回加遼餉卻出了大問題,不知道省裏還是府裏哪個書吏把文登縣上報的小畝傾數拿了出來直接按照大畝來征遼餉,結果就是其它州縣加征遼餉已經苦不堪言,而文登縣卻是直接加征三倍以上的遼餉,自然就是真正的人間地獄。

而孫昌齡這位進士官倒是一身難得的正氣,他一心想要挽回這積重難返的局麵,憑借自己是新進士與登州府推官的身份來回爭取奔波了幾次,卻是始終不得要領,不得已有父老指點了他幾句,他就隻能來求柳鵬這亂臣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