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太監來了(2 / 2)

過去董主薄就知道常典史與縣裏的幾支山賊隊伍有聯係,隻是他與常典史在台上,這些盜匪作起案來還有些節製,現在他與常典史既然不在台上,那這些大盜悍匪作起案來自然是毫無顧忌,一時間讓陳大明焦頭爛額,根本不知道如何應付眼下的局麵。

現在縣內每天都有盜匪橫行的案子,甚至有百十人的大隊匪團公然大舉出動,讓黃河寨的衛所軍都不敢出門幹涉,隻能龜縮在黃河寨裏看著這群江洋大盜從容離去,這讓承擔緝盜巡捕名義的董主薄十分不滿。

雖然報複陳大明是件大好事,但是辦起事來也應當有些節製,隻是現在董主薄卻覺得常典史辦事倒算是靠譜。

柳鵬手上有一支不弱的隊伍,平時出入身邊帶著十人上下的護衛又能如何,遇到上這些真正的大盜賊又怎麼收場?

因此他笑了起來:“那玉冠你跟那邊說一聲,放手去幹就是,不要有什麼顧忌,縣裏出什麼人命案子,也是尋尋常常的普通小事罷了。”

正所謂針尖對麥芒,常典史對上柳鵬至少也是兩敗俱傷,柳鵬哪怕能殺出重圍,但他手下的人馬隻要稍有傷損,那董主薄就能找出一百個借口來收拾他。

而且董主薄可是能動員五六十人甚至近百人的大股匪團,就憑柳鵬身邊這十餘人根本應付不了,柳鵬能撿回一條小命就是最好的結局。

張玉冠很快傳回了常典史的口信:“隻要這小賊出城去,就有機會下手了!”

說是出縣城就下手,但是黃縣到龍口這條大道,常典史並沒有有下手的決心,畢竟這不僅是人來人往的大道,而且龍口就是柳鵬的老巢,巡防隊的主力經常從龍口出來,這條大路上還有很多柳鵬的眼線與因為龍口開港而獲益的受益者。

現在這條大道動手,隻適應對柳鵬搞刺殺,不適合興師動眾公然襲擊,因此董主薄覺得得等柳鵬脫離了縣城到龍口的大道才行,隻要守到這樣的機會,那柳鵬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黃山館那邊來了宮裏的太監?”

在空等之後,柳鵬手上這個“迎接礦使、稅監聯合巡視聯合指揮部兼領導小組”的名義終於有機會開張了,因此柳鵬第一句話就是:“到底是怎麼回事?趕緊弄清楚。”

黃山館在黃縣境最西,距離黃縣縣城差不多六十裏,這是整個山東省內都有些名氣的驛站,但凡有省裏的大人物到登州來,肯定會在黃山館驛站住一晚,從登州回程也會肯定在黃山館住一晚。

這個黃山館驛站甚至還有點國際影響,朝鮮使者自登州上陸,過了黃縣縣城就在黃山館歇息住宿,因此他們的詩文中經常見到黃山館驛的記載,因此圍繞黃山館驛站甚至形成了一個小鎮子,宮裏的礦使、稅監若是到黃縣來,那肯定會先到黃山鎮住一晚。

隻是以前的慣例都是礦監、稅監直奔黃縣縣城,以猛虎掏心之勢拿下了知縣等一眾老爺,然後在縣裏大事搜刮,今日這位宮裏來的大宦官倒是格調特別高雅,故意停留在黃縣館不肯走,莫不成想要縣裏的老爺自動過去輸誠。

隻是柳鵬還沒想好消息,那邊劉知縣已經十萬火急地通知柳鵬到黃山館迎接天使,平時縣裏對柳鵬這支隊伍一直小氣得很,但是現在既然火燃眉毛,也是格外大方起來:“隻要不超過五百兩銀子,柳少可以隨便開支,縣裏都給你核銷!”

隻是柳鵬卻有自己的一番道理,他一句話就把替劉知縣傳話的虞師爺給堵回去:“京裏來的貴人,豈是區區五百兩銀子所以能喂得飽,一切都得天時地利人和俱備方可,不如西三府那樣的那樣悲劇又要出現在我們黃縣了!”

那一位礦監據說在西三府可是做得天怨人怒,直接弄死了幾個經承、班頭甚至是雜職官身,至於因為滿足那位而被迫乞休、棄職的堂上官,沒有十位也有七八位,因此柳鵬直接說道:“不著急,準備妥當我們再去黃山館,虞師爺,麻煩您知會縣尊老爺一聲,這件事恐怕非千金不能辦!”

虞師爺直想罵娘了,知縣老爺讓你辦這麼一件十萬火急的事情,你推托之餘還要跟知縣老爺討價還價,隻是柳鵬很快說出了一個虞師爺無法拒絕的理由:“過了我們黃縣就是蓬萊了,錢得備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