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徽寧商幫(2 / 2)

所以王道一一路碎碎念,把自己的一番苦心與難處都一一傾訴出來,柳鵬表示能理解王道一的難處,隻是他就很快問道:“隻是本來這話本來不當問,收一擔山蠶絲至少要一二十兩銀子,搞不好要花二三十兩銀子出去,東三府有幾千擔甚至上萬擔山蠶絲,這收絲的銀錢都得我們墊進去,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王老可有什麼好意沒有。”

哪怕是衡王府這些年在東三府強買強賣山蠶絲,但是他們強收生絲的時候還是要支給現銀,而王道一與馬立年既然要虎口奪食,開出的價格肯定要比衡王府更高,條件也更優厚,那這樣一來,資金壓力也越大。

雖然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王道一在山西不止作了三年知府,但是柳鵬不覺得他能一口氣拿出十萬現銀,而且就是十萬現銀,未必能滿足收購生絲的資金需求,甚至二十萬兩白銀都不夠。

這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隻是王道一卻笑了起來:“這一點柳少倒不用擔心,我已經同登州徽州會館說好了,不但銀子的問題他們來解決,而且龍口出海之後,可以直達鬆江府上海縣,到時候由他們負責接應便是!”

柳鵬這才明白王道一與馬立年為什麼有跟衡王府虎口奪口的底氣,原來是已經與徽州商幫聯合起來了。

可別小看了徽州商幫,有明一代山東本土商業不振,幾乎所有的大商業都是由徽州商人來壟斷,就連小小的黃縣都有徽州會館,縣裏最頂尖的幾家商號商鋪即使不是徽州商人開的,也有徽州商幫的股份在內。

安徽商幫在山東省內就是無所不在的巨人,隻要安徽商幫出手,資金即使不成問題,隻是柳鵬現在又有疑問了:“王老,臨清州那邊也是徽寧商幫的地盤吧?”

嚴格來說,整個臨清州都是徽寧商幫的殖民地,卻跟山東商人沒有多少關係,所謂徽寧商幫,徽是指徽州商人,寧則是依附於徽州商幫的寧國府商人,徽寧商幫聯合起來的能量大得驚人。

寄寓臨清的徽寧商人沒有幾萬人也至少有幾千人之多,他們壟斷了臨清的一切商業,而衡王府把東三府的生絲運到臨清州,負責收絲的卻是寄寓臨清的徽寧大商人。

隻是王道一笑了起來:“東三府是東三府,西三府是西三府,徽州商幫也有東三府與西三府之分啊。”

臨清州的徽寧商幫每年都能從衡王府收到至少上千擔柞蠶絲,自然是賺得心滿意足,可是整個東三府的徽州商幫並沒有這種不平等的貿易之中獲得任何利益,恰恰相反,衡王府的強買強賣大大損害了東三府徽寧商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