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海上巡防隊(2 / 2)

雖然現在隻能營建幾條漁船,而且還是隻能在沿海作業,不敢進黑水洋甚至是脫離黃水洋,但手上這終究是有幾條船了,緊急情況也可以作為戰船拉過去應付一下。

柳鵬很幹脆地表示,警備隊在陸上不可能再接收江浩天的老兄弟,哪怕一個都不行,但是巡防處可以專門給他們設立一個海上巡防隊的編製,平時他們照常打漁曬網,緊急情況就是龍口港的一支水師了。

江浩天覺得這是兩全其美的方法,他隻是擔心:“徐震與季進思他們本來就有好些漁船,咱們再進去,會不會因為漁獲太多,導致根本銷不動?”

畢竟現在這麼多漁獲,主要就是黃縣與福山縣兩地消費,其它地方雖然也消費一些,但數量不算多。

他必須為自己這幫老兄弟的前途考慮,柳鵬讓他不用過於擔心:“以後隻要江南的商船來了,有多少漁獲都可以賣得掉,而且我們黃縣這地方,實際吃魚吃得太少了。”

柳鵬知道現在漁產品的關健問題,並不是消費能力太差,而是根本不懂得怎麼去消費。

這說起來象是個笑話,但是黃縣人明明就在海邊,但是甚至不懂得怎麼吃魚,至於海魚之外的水產品,比方說貝殼、大蝦、海參,他們更不知道怎麼吃了。

這是明朝長期禁海的惡果,本朝有一位在山東作官的福建人謝肇淛在《五雜俎》曾經說過“山東濱海,水族亦繁,而人不知取。沿河淺渚,夏春間,螺、蚌、蜆、蛤甚多,至饑荒時乃取之,而亦不知烹臛之法也。使是物產閩、廣間。已無噍類矣”。

謝肇淛說山東沿海水產品極其豐富,但是山東民眾根本不懂得捕撈,哪怕是淡水河湖裏的螺、蚌、蜆、蛤等水產品,也是在荒年才能去捕撈,但哪怕是撈到手裏,山東人也不知道怎麼烹調,哪象這些水產品出現在福建、廣東,早就人吃得一幹二淨。

因此柳鵬給江浩天出了一個建議:“江叔,找些福建人和廣東人,我們不知道怎麼燒魚,他們清楚啊,到時候不但讓大家跟著學一學,而且在縣裏搞一個免費品吃,自然就不愁銷路了!”

江浩天覺得這主意不錯,但他還是有些沒譜:“都是多少年的老兄弟,我就怕坑了他們,讓他們苦本無歸!”

柳鵬當即說道:“江叔叔,您真怕沒銷路的話,咱們就再搞一個作坊,專門處置各種各樣的漁獲,別的不說,鹹魚我們總是能做得出來吧。”

現在龍口港的漁獲貿易規模不小,但是還停留在非常低級的地步,幾乎是生鮮貿易,但是生鮮貿易局限性太大,因此每次入港的時候,徐震與季進思他們都是緊鎖著眉頭,生怕稍有耽誤,一整船鮮魚就變成臭魚了。

偏偏在這個時空,不但海鮮沒有好的保質手段,而且受到交通限製,海鮮能銷售的範圍也極其,因此柳鵬認為海產品的深加工勢在必行,至少許多山民也能嚐一嚐帶魚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