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禁海令(2 / 2)

另一個選擇是外調,到青州府五百裏之外的地方任職,但問題在於一個蘿卜一個坑,他好不容易花了大價錢才謀到這個知府缺,現在身上還背著一屁股人情債與錢債。

要知道這可是堂堂一府之尊,哪怕是吏部天官手上都變不出幾個來,如果真要外調任職,當然不可能再送他一個知府缺,之前的努力全部前功盡廢不說,而且倉促之間哪有什麼好缺,多半是被扔到南京六部做個閑職。

他之前的幾個位置雖然可以日日偷閑,卻很清要,絕非是一般的閑職,但他連這樣的清要之職都做不慣了,怎麼看得上南京六部的閑職。

因此跟自家親戚稍加溝通,兩家就在明麵上斷了來往,當然私下的照顧絕對不算少了。

後來衡王府對這事也是心知肚明,他們當然願意有個自家親戚在登州府做知府,因此時不時通過青州府親戚的關係請他出手,黃知府無欲無求量力而行不願多事,一般能辦可以辦的事情都幫衡王府辦了。

但是現在這種無病無災相安無事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這《登州淪亡痛史》就抓住衡王府與黃知府的關係痛打不放,雖然明明都是造謠生事無中生有,但問題在於,黃知府與衡王府的關係經不起有人心用心查啊!

這事真要暴露出去,黃知府能致仕閑住已經是最好的結局,因此他一心在有心人關注之前,先把自己摘出去:“小徐,現在顧不得別人了,海禁的事一定要用心去查!不要怕得罪人。”

徐管事知道這事得罪人太多,他隻能替自己爭取一下:“能否過了年再辦?”

“也好也好!”黃知府很無奈地說道:“至少能讓大家過個好年。這件事得盡快壓下去。”

黃知府一心是想把這件事壓下去,第二天就派衙役四處查抄這份《登州淪亡痛史》,一經查實就嚴厲處置科以罰金甚至直接入獄。

隻是他畢竟是書生出身,根本沒想到自己查禁的命令反而引起了激烈反彈,一時間洛陽紙貴,整個登州都聽說了有這麼一份揭貼,人人都想一睹為快,甚至有說書人公開拿這揭貼在酒樓開講,一個晚上下來賺的打賞比平時半個月還多。

就是衙門之內也是一麵出去查抄,一麵私下傳抄這份揭貼,大家覺得這揭貼未必字字屬實,編造的成份居多,卻也覺得這揭貼卻把自己想說的一切都說出來了,甚至還有有心人添油加醋,把最近幾年登州府與衡王府往來的文字抄了幾段附在最後,坐實了黃知府勾結衡王府的罪名。

一時間黃知府忙得焦頭爛額,忙於滅火,卻發現四麵八方都是野火,這部《登州淪亡痛史》甚至已經傳到了青州去,有好事者幹脆將這部《登州淪亡痛史》改頭換麵稍加改動一下文字,以《青州淪亡痛史》的名義四處傳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