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幾個小孩兒肯定也是受了我大哥的影響,小小的心靈也根植了抗日的火種。
有個小家夥看到有人阻止他們表演,立刻像個大人似的一手掐腰,一手指著台下的所有人,把小嘴兒一張,說:“大叔大爺恁都聽好嘍,恁不要破壞俺們宣傳抗日。告訴恁,咱越害怕小鬼子,他們就越欺負咱。。。”
“恁小小年紀就能看出來?”有人挑逗著問。
“可不!”小家夥晃著小腦瓜說:“不光俺能看出來,恁肯定也看見了,日本鬼子三天兩頭來咱村子耍橫,那還不叫欺負人叫啥?”
這個說話的是梅兒的兒子,多多。
隻聽多多搶過話頭說:“這叫人軟被人欺,馬軟被人騎。。。”
“說得好!夠個爺們兒,是條漢子。”台下突然有人叫好。他這聲叫好把看熱鬧的人嚇了一大跳,隨著叫好聲,這些人的目光“唰”就落到了一個人身上。他們一看是二叔,頓時大眼瞪小眼,看看台上,又瞅瞅二叔,誰也不敢再說話。
二叔剛才路過這裏,看見大哥帶著幾個小夥伴兒在台上有模有樣地自導自演,他就來了興趣,看了一會兒表演,突然拍掌叫好。
二叔最喜歡看多多表演,他想看看多多在他的潛移默化影響下,是如何表現的?有沒有他娘那種膽氣?
看熱鬧的村民沒有二叔那樣的想法,他們知道二叔天不怕地不怕,說話做事從不考慮後果,跟他摻合在一起看熱鬧會看出事兒來。所以,有害怕的“跐溜”就溜回了家;但也有不害怕的,在戲台下像什麼是沒有發生一樣,該說說,該笑笑,看的津津樂道。
本來大榕樹下的戲台前,有個大磨盤,沒有人碾米磨麵的時候就會集聚很多談天說地的閑聊者,今天戲台上突然登上幾個小孩兒,並且在戲台上表演的津津樂道,不時引來不少觀看的村民。
正當人們還在觀瞧的時候,不知誰突然低低的聲音衝著台上說:“孩子們,甭演了,侯二鬼來了。”
“侯二鬼?”
觀瞧的人一聽說侯二鬼來了,目光“刷拉”就落到了村口的牌坊。這是沁河村老百姓一種老百姓的一種習慣,每當聽說有人來了,第一眼就會向村口張望。
畢竟畢竟是老百姓,他們一聽說侯二鬼來了,仿佛看到了瘟神,盡管侯二鬼還沒過來,但還是不由得打了個冷戰。
村口,果然出現侯二鬼三分不像人七分好像鬼的身影。在他身後跟著董占彪和一百多個日偽軍,一到戲台前就咋呼著找我父親。
就是沒有侯二鬼的喊聲,父親也早得到了二叔的報告。他急忙從家裏出來了,果然看見了侯二鬼。
剛才,父親正在跟山邊商量擴大生產的事。
這些日子清酒銷量大增,加之弘康竹一整批走貨,一下就弄走相當大一部分。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銷量,父親準備讓山邊再賣賣力氣多生產一些,好讓那些急需的商戶都能有酒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