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附錄:商務應酬防雷術:吃透中國各地商人的特性(2)(1 / 2)

山西商人:重利更重義

從日本到莫斯科,從加爾各答到阿拉伯地區,世界上的許多地方都能見到山西商人的身影。因此,山西商人敢於自豪地宣稱:“凡是有麻雀能飛的地方都有俺山西人。”山西這種吃苦耐勞的經商精神自古有之,當年正是由於山多地少、土瘠民貧、天寒風烈的生存環境,逼著山西人背井離鄉,踏上從商之路,白手起家,將晉商重利更重義的美名遠揚四海,同時也鑄就了山西人勤儉吃苦、堅韌不拔的品質。

一般來說,山西商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1.信義之名遠揚四海

自古以來,山西商人就以自己重利不忘義的經商作風名聞四海。在古代,蒙古牧民隻要看到刻印有“三玉川”、“長裕川”字樣的磚茶就爭相購買,甚至他們以磚茶代替銀兩作為貨幣在交易中使用。由此可知晉商在人們心中有著極高的信用度。

長久以來,山西商人在經商實踐中都奉行崇信重義的職業道德和遵守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成績卓著,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因此,與山西人做生意,在一般情況下,可以大膽放心,他們不會玩欺詐,也不會見利忘義。

2.公平競爭意識強

在現在日益激烈的商業競爭中,采取不當手段贏得競爭的商人並不少見,但山西商人習慣於秉承自古有之的公平競爭的商業精神,十分注重商業道德,無論競爭多麼激烈,他們都不回動歪腦筋,而是憑借實力進行公平競爭。麵對這樣的應酬對手,你不必膽戰心驚地擔心他玩什麼陰招,盡可放心大膽拿實力去拚爭。

3.小利博大利

由於山西商人一貫重視產品質量、信譽,因而他們的許多客戶隻要認準了山西商人的商標,往往不加檢驗便大量購買,又往往銷路暢通、市場穩定、利潤大增,為此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客戶資源。因此,山西人經商的一大特點就是薄利多銷,產銷結合,並以其熱情周到的服務,贏得廣大客戶的歡迎。因此,在和山西商人打交道時,也要本著薄利多銷的原則,不應過於執著高價,否則彼此難以達成協議。

此外,山西商人也善於敏銳地捕捉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從中獲得商業先機。

總之,在和山西商人打交道時,共同謀取利益的同時更要誠實守信,從而打造自己的信用品牌。

上海商人:精明自負,缺失人情味

在人們的眼中,上海人往往給人以精打細算的小市民形象,小家子氣十足。而上海人在經商時也沒改變這種精打細算、斤斤計較、精心細心的謹慎作風,這使得上海人在經商的過程中迅速積累了財富,讓上海迅速成了中國的“東方明珠”。

然而,上海商人的精打細算常常過了度,難免給他們的合作夥伴留下“上海商人真是‘猴精猴精的’”這樣不太美好的印象。

一般來說,上海商人主要有這樣幾個特點:

1.精明過度=苛刻

在上海這座城市,你處處可以發現精明、聰明過度的上海人。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人多斤斤計較,為一點蠅頭小利就可能大動幹戈,尤其會做出“吹毛求疵”、“雞蛋裏挑骨頭”的苛刻事情來。而對於攸關經濟利益的商務應酬來說,上海商人更是將他們骨子裏的精打細算發揮到了極致,在謀取自己的利益時可謂寸步不讓,韓國的一家報刊就曾說過:“上海人都是經濟老手……外國人很難從上海人口袋裏掏出錢來。”

因此,在和上海商人進行商務應酬時,最好還是多個心眼,多點精打細算,才不至於吃虧。

2.自信過了頭=自負

由於上海在中國重要的經濟地位,上海人以其為傲,自我感覺良好,往往自信過了頭,演變出自負的性格。著名作家餘秋雨就曾在《文化苦旅》裏寫道:“全國有點離不開上海人,又都討厭看上海人。”這種自負的性格,使得上海商人在商務應酬時總是堅持自己的看法,輕易不為他人的意見所動,固執己見到了招人厭恨的地步。

3.以利為先

十裏洋場的商場磨煉,遺留給現代的上海商人根深蒂固的以利為先的實利主義思想。他們做生意,關鍵看能否賺錢,把經濟利益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較少考慮麵子、名聲等非經濟因素。因此,和上海人進行商務應酬,大可直接對利益的分配直接進行談判,不必顧及人情、麵子等感性因素。

4.禮難送,禮難收

盡管上海商人在饋贈時講究三個原則:不收無由之禮,收禮要還禮,還禮和收禮價格基本相等。這再一次地充分體現了上海商人精打細算的原則,絕不讓自己因收了別人的小禮而損失更大的利益。因此,輕易不要給上海商人送禮,禮重讓他心理上有壓力,怕還不起;禮輕了他又瞧不起你,不為你盡心盡力辦事。也不要輕易收上海商人的禮物,因為還禮實在是件惱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