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職業人生始於正確定位,很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簡言之,就是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與特長來正確定位。
不要低估自己
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如果你低估自己,別人也會看輕你!
不要低估自己,消極的思想會使你的潛力處於休眠狀態,你前進的動力和信心也會隨之失去,機會、成功便會與你失之交臂。
假設你是一位雜誌社的老板,想聘請一名編輯。有兩位才能相差無幾的人前來應聘這一職位,亦即就他們的能力而論,很難決定二人的取舍問題。但他們的外在行為表現卻有很大的差異性,其中一位看起來不卑不亢,相當自信,另一位則顯得信心不足,那麼你會決定聘用哪一位?
答案顯而易見:後者與這一機會失之交臂了。
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如果你低估自己,別人也會看輕你,尤其重要的是低估自己的人很難得到老板的重用,因為老板喜歡高能力的員工。
人們有權利按照我們看待自己的眼光來評價我們,我們認為自己有多少價值,就不能期望別人把我們看得比這更重。一旦我們踏入社會,人們就會從我們的臉上、從我們的眼神中判斷,我們到底賦予了自己多高的價值。
如果他們發現,我們對自己的評價都不高,他們又有什麼理由要給他們自己添麻煩,來費心費力地研究我們的自我評價到底是不是偏低呢?很多人都相信,一個走上社會的人對自己的價值的判斷,應該比別人的判斷要更真實、更準確。
我們總擔心別人會輕看自己,害怕得不到老板的賞識。其實輕看自己的不一定是別人,往往是自己!因為不經你承認,沒有人能讓你自覺低人一等,相反,如果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又怎能讓別人看得起你呢?
低估自己的能力,也就是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心,總覺得自己技不如人。簡單地說就是自卑,具有低人一等的心態。
一個人內心的想法往往會通過其外在行為不折不扣地反映出來,行為是內心想法綻放的花果,如果你低估自己的能力,從內心輕看自己,那麼內心所綻放的行為之花就一定是自卑。一名失業青年近幾年一直在家裏埋頭寫作,發表了近二千塊的“豆腐塊”。有一天,他的母親指著一則招聘啟事對她的兒子說:“你看,這家報社需要編輯,快去試試看!”
長期與社會缺少直接接觸的青年膽怯地說:“我不一定行。”
母親問:“為什麼?”
兒子回答說:“沒有學曆。”
母親又說:“或許你發表的作品能打動報社總編輯呢?”
兒子說:“有那麼多的大學畢業生去應聘,怎麼會看上我呢?”
母親問她的兒子:“你見過總編了?”
兒子回答說:“沒有。”
母親又問:“你了解過全部競爭對手?”
兒子說:“沒有。”
母親不解地問:“那你究竟怕什麼?”
是啊,這位青年到底害怕什麼?難道擔心自己不是其他應聘者的競爭對手?其實他現在最大的敵手不是任何其他的人,而是他自己。隻有他戰勝了自己,滿懷信心地去應聘,才有可能會成功。否則,如果他懷著這種低人一等的心態前去應聘,在總編麵前所表現出來的一行一為都會很明顯的帶有不自信的烙痕。顯然其成功的概率很低,因為任何一個老板都不喜歡“能力差”的員工。
自卑是一種消極對抗的態度,是一種極端的心理自衛行為。因為這樣就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原諒自己的無能。當麵對比自己卓越、優秀的人時,不必反問於己:為什麼我得不到老板的重用,我究竟差在哪兒?而是告訴自己:我技不如人,能力有限,僅此而已。我們上麵提到那位失業青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長此以往地低估自己的能力,會漸漸地形成一種自卑的性格,更有甚者對其產生非理智的情感——把完美者臉上的黑斑視作美人痣,根深蒂固之後,便成為一個人其性情中難以割棄的缺陷。
消極意識是進取的最大敵人。對於一位渴望事業有成的人來說,低估自己的能力是通往成功之路上的一道巨大的無形屏障。因為它對人的進取心具有很大的破壞性,更有甚者它使人喪失進取心,自甘平庸。
正是因為進取心的源動力作用,伽俐略才舉起了他的望遠鏡,最終讓整個世界都拜倒在他的腳下;哥倫布才克服了艱難險阻,領略了巴哈馬群島的清新的晨風;莎士比亞才在紙上寫下了他不朽的詩篇。一旦喪失進取心,便會失去前進的動力,軍隊無法克敵製勝,藝術品無法流傳後世;人類不會創造出震撼人心的音樂,不會建造出令人難忘的宮殿,不能訓服自然界各種強悍的力量,不以用無私崇高的奉獻去感動這個世界。
我們的每個人的潛能都是均等的,但是如果一個人低估自己的能力,會使其自身的潛能處於“休眠”狀態。一個人的潛能得不到激發,往往會倫為平庸之輩。
有一句格言說得好:“機會會光顧世界上的每個人。但如果她發現這個人並沒有準備好要迎接她時,她就會從大門裏走進來,然後從窗子裏飛出去。”一個人如果低估自己,每當麵對機會到來時,總是因為感到無能為力而拒絕它,所以機會便從窗子裏飛出去了。這就是為什麼低估自己能力的人總是沒有機會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