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曆史上有許多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英雄人物,他們從一開始就確定了偉大的人生目標,盡管在前進中遭遇了種種艱難險阻,但他們以堅忍的意誌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並且最終取得了成功。
失敗者總是喜歡找借口,借口通常是:“我沒有機會!”他們習慣將失敗歸結為沒有機會,他們覺得沒有人垂青他們,好職位總是讓別人捷足先登了。而那些意誌力強的人則絕不會找這樣的借口,他們不等待機會,也不向他人抱怨,而是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去創造機會。他們深知這樣一個道理:唯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一次勝利的戰役之後,有人問亞曆山大②是否是在等待下一次機會,再去進攻另一座城市,亞曆山大聽後雷霆大怒,吼道:“機會?機會是靠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不是我們等出來的。”不斷地創造機會,正是亞曆山大之所以成為曆史上的偉大帝王的原因,也唯有不斷創造機會的人,才能建立轟轟烈烈的輝煌偉業。
做任何事情,總是習慣等待機會是極其危險的。一切努力和熱望都可能因等待機會消失殆盡,而機會卻遲遲不肯前來,即使來了,你已經沒有了那股迎接它的熱情。
生活中,到處都是失業者,我們通常覺得,這是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對勞動力的需求不足造成的。但事實上,在一些公司總有許多空缺的職位保留著。在報紙上、人才市場上我們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誠聘的廣告。不過,這些職位需要的是那些受過良好的職業訓練和勤奮敬業的員工,而不是那些庸才。
如果看了林肯的傳記,了解他幼年時代的境遇和後來的成就,年輕人會有何感想呢?小時候,林肯住在一所極其簡陋的茅舍裏,沒有窗戶,也沒有地板。用今天的居住標準看,他簡直就是生活在荒郊野外一般。他的住所距離學校非常非常遠,他每天都要往複一個來回。一些生活必需品也很缺乏,更談不上有閱讀報紙、書籍的機會了。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每天堅持走二三十裏路去學習知識。為了能借到幾本參考書,他不惜步行一二百裏路去獲得。到了晚上,他靠著燃燒木柴發出的微弱火光進行閱讀……林肯隻受過一年的學校正規教育,成長於艱苦卓絕的環境之中,但是他卻能努力奮鬥,成為美國曆史上的偉大總統之一,甚至成了全世界努力奮鬥的楷模。
成功永遠隻屬於那些具有奮鬥精神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機會的人。你應該記住,機會更多的時候在於自己的創造。如果你認為個人發展機會掌握在他人手中,那麼你的成功幾率幾乎為零。機會包含於每個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來的橡樹包含在現在的橡樹果實裏一樣。
如果在困境中,林肯說“我沒有機會!”這位生長在窮鄉僻壤裏的窮孩子,如何能入主白宮?同時代有許多出生於良好家庭環境的孩子,他們有能力選擇最好的學校,他們有條件走進藏書豐富的圖書館,為什麼成就反而不如一個茅舍裏出來的苦孩子呢?為什麼有許多出生於貧民窟的孩子們能成為議員,成為大銀行家、大商人呢?那些大商店和大工廠,有許多不就是為那些說“沒有機會”的孩子們創立的嗎?
“沒有機會”,隻是失敗者的推諉之詞;“創造機會”,是成功者成功的技巧之一。
做一個意誌堅定的人
美國人做事向來比較急躁,成了世界上最沒有耐心的人,這一民族特性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公認。當然,追根究底、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是社會前進的動力源泉。然而,這種凡事求快的做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項缺點。戰爭時期,美國士兵們致命的弱點就是缺乏耐心。他們不能沉著應戰,經常無端地暴露在敵人的眼前,最後喪生在敵人的炮火之中。
即使是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也經常是這樣。我們常常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簽訂合約,這樣就太過於急功近利了,不能從容地從全盤進行考慮。由於缺乏耐心,急於求得結果,最後可能是將機會拱手讓給了那些願意稍作等待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