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倒也沒有什麼,畢竟大明國最高公立學府的帽子戴在北清太學院的頭上。一時之間倒也不慮生源流失的問題。
但是那些私營學院接著又將目光紛紛瞄準了公立學院的名師們。大家都知道,這幾年,教師也納入了公務員的範圍之內。隻是公務員三個字雖然好聽,外人看起來好似捧著鐵飯碗的人一樣。但是其中的清苦卻是外人所不知道的。雖然年年都在加俸,但卻總也趕不上物價飛漲的速度。若是在一些油水足的衙門裏還好些,至少有些外塊可以貼補貼補。似學校裏這些教授可就清苦得多了。本來他們也有不少的賺錢機會,但他們那窮酸文人的脾氣卻使得他們總也拉不下臉來。現在有人高薪挖牆角,總有些耐不住清苦的教授受不得誘惑,轉投了私立學院。
更為可怕的是,本來北清太學院作為大明的最高等級學府,一些官宦人家紛紛將自己的兒女送到此處讀書,其用意並不在於讓他們多學點文化之類,主要是想讓他們與各個元勳大臣的後代拉上關係。若是處得好了,這層同學關係,說不準便是日後飛黃騰達的本錢。
但是北清太學院的這個優勢現在正漸漸被打破。原因是一些標榜自己為貴族學院的私立學府,他們投資大,無論是學生宿舍還是學院的環境,都比太學院等等公立學院要好得太多。而且學生們在那裏也能夠享受到更加良好的待遇。
大多數的私立學府已經都開設了秦西傳來的網球課,並稱之為真正的紳士運動,而公立學府的體育活動還停留在古老的蹴鞠時代。
這種新新風潮一下子傳遍了整個官場和商場,所有有錢有勢的人都以將自己的兒女送到貴族學院裏讀書為榮。至於學費,這倒不用那些官大人操心,自有某某人以讚助貧困學生的名義將這些官宦子女送到貴族學院裏深造。
這樣一來,便使得官宦子女的校園社交,由北清太學院轉入了那些私立學府之中去。使得北清太學院的生源進一步減少。而生源的減少,又使得教學經費日益緊張。教學經費的緊張,又使得改善學院環境、提高教師待遇等等一係列行動缺乏經濟上的支持。而這一切,又不可地造成進一步的生源流失。
可以說,北清太學院正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當中去。
杜遠和卓非凡聽完賀博的介紹,沉思了良久,一言不發。
賀博把手一攤,無奈地說道:“你們看,這就是北清太學院現階段麵臨的巨大困難。老夫無能,對此居然束手無策。實在是愧對北清太學院的曆代祭酒啊。”
“據聞皇上拔給北清太學院的經費乃是所有公立學府之中最多的,何以居然連維護學院正常運轉的經費都沒有呢?”卓非凡插口問道。
賀博笑得愈發地苦澀起來:“不錯,在各大公立學院之中,北清太學院乃是獲得拔款最多的學府。但是那仍然比不上私立學府的資財豐厚。而且,就算是這些錢,也還另有用處,不是每一文錢都真正拔給學院的。”
杜遠連忙細問端詳。在賀博的介紹之下,杜遠這才明白,原來皇帝拔款中的絕大部分,乃是用在北清太學院的各個下屬研究院裏麵,支持各項研究的。
本來這是一個極好的主意,但偏偏在執行的過程之中,出現了那麼一丁點小小的紕漏。
原來根據研究經費申請規則,唯有高級教授以上職稱的教授才能夠組成課題組並且申請研究經費。但偏偏這些高級教授都是德高望重、學術精湛的老前輩。
這樣的老前輩自然要讓他發揮餘熱,不能把他們局限在區區一個小小的課題組內。於是大大小小帶著‘長’字的官帽便紛紛飛到老前輩們的頭上。這樣一來,老前輩自然也是事務繁忙,有時候連吃一餐飯都得轉戰兩三處地方,又哪有時間搞這些研究?
於是這些大筆大筆的研究經費投下去,往往連個水花都看不見,也不知道人間蒸發到了哪裏去了。四十餘年來,除了一項“自動蔭涼遮陽帽”的設計成果,連一項得到專利的產品都沒發明出來。
據說,這個“自動蔭涼遮陽帽”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在帽子前麵裝上一個由三片風扇組成的風車,當你熱的時候,便戴上這個帽子,對著迎風的地方吹。風力帶動風車,便可以使得風車在風力的帶動下運轉起來,給你帶來涼爽。
如果沒有風的話,也沒有關係,隻要你戴上帽子跑動起來,空氣的流動便自然會帶動風車的運轉,在炎熱的夏日裏給你帶來絲絲清涼。
至於在炎炎夏日下跑步會不會中暑,對不起,這就是另一項研究課題了,不關發明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