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歪門斜道(1 / 2)

杜遠抖了抖手中花了兩個銅子買來的邸報對卓非凡笑道:“小卓哪,咱們這也算功成名就了。我是逍遙侯,你是青衣侯,我們終於邁入了政府高官的行列。怎麼傳旨的太監還沒有到,我等不及想玩玩那把金劍了。”

卓非凡滿臉不爽地轉過頭,沒好氣地說道:“我們又沒告訴他們我們去哪,他們怎麼送過來,你以為他們追上來告訴我們說‘兄弟,咱們跟蹤你們很久了,這聖旨你就接著吧’。至少他們表麵也得做出點姿態來。”

畢竟是相識已久,杜遠很輕易地就從卓非凡的語氣神態中就聽出了濃濃的不滿之意,所以他很識相地縮縮脖子不吭聲了。

杜遠這人本來不是那種喜歡息事寧人的人,隻是今天他委實太過理虧,所以不得不對卓非凡退讓三分。

這事情還得從兩個月前說起:

杜遠和卓非凡自離開大草原之後,一路向中原行來。這一路上在杜遠的暗箱操作之下,正氣山莊大敗匈奴的消息已經傳遍天下。

本來正氣山莊的名聲之限於東疆三郡之內,但經杜遠這一宣傳,正氣山莊仁義報國、守土為民的名聲已經轟傳天下了。

雖說杜遠和卓非凡未在現場親自指揮,但孟浩然他們亦都是有兩把刷子的人。在他們的全力操作之下,宣傳效果比杜遠預想的要好得多。

孟浩然雖然不是狀元之才,但筆杆子上上的功力也十分了得,一篇《為人民服務――我在正氣山莊的三年》寫得正氣凜然而又花團錦簇。此文迅速地在士林之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孟浩然再接再勵又接連推出了《紀念杜、卓二莊主》、《愚公移山――正氣山莊對抗匈奴紀實》等等多部報告文學作品,盡皆引起轟動。一時之間大器晚成的文學青年孟浩然之名響徹大江南北。大明世祖二十三年度茅氏文學獎全體評委一致投票通過將本年度的茅氏文學獎授予了孟浩然。

吳宇林見孟浩然功成名就,心裏癢得不行,遂也提起了筆來。

隻是他自知不過是個落弟秀才而已,文筆比之孟浩然要差得很遠,所以他很自覺地不敢跟孟浩然一起寫正統文學作品。

吳宇林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終於開始動筆,他劍走偏鋒筆舞龍蛇,想百姓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將杜遠與卓非凡的生平故事經過藝術加工之後編成評書、戲曲等等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文化程度比較低的那一部分百姓中流傳甚廣。

因為吳宇林同學敢想敢寫,深入地挖掘了杜遠和卓非凡的一些細微小事再加以無限放大,在他寫出的如《智取威虎山》等一些作品摻雜了武打、驚悚、豔情、修真等等成功因素,所以就連一些正統文學的傳統書迷亦為他所吸引。書社對他的書亦是十分的看好,雖然吳宇林在文學界的名氣不如孟浩然一般大,但他的稿酬居然達到了破天荒的千字千文的水平,比之孟浩然的千字三百文還要高出一大截。

更因為吳宇林同學在他寫的文章、劇本裏麵首次以獨家發布的形式披露了杜遠與卓非凡的諸如身高、三圍、最喜歡的內褲顏色等等個人隱私,使得許多熱愛八卦事業的家庭婦女亦對吳宇林書中的許多內容津津熱道,從另一個側麵為吳宇林進行造勢。

還因為吳宇林同學在挖掘個人隱私上的出色表現,千百年後的新聞界同仁將其視為新聞界的鼻師楷模,將其尊敬地稱之為“狼犬吳”,而自謙地將自己稱之為“狗仔隊”,以示自己尊師重道之心。從某種方麵來說,吳宇林亦做到了名留史冊――雖然這個名聲不大好聽。

費正彬老爺子及馬如龍對吳宇林和孟浩然能夠取得如此出人意表的成功十分地眼紅,奈何兩人自小習武,叫他們倆玩筆杆子還不如要他們的命。但二人毫不氣餒,在被書社退稿了七百八十五次之後,兩人終於恍然大悟,一人提了兩把大砍刀分別來到吳宇林和孟浩然的書房,逼迫他們兩人合寫了一篇叫做《別了,鐵多雄》的雜文。

當然,費老爺子和馬如龍不會無恥到做一個文壇大盜的地步。他們將這篇文章改了兩個標點符號之後以費正彬、馬如龍、孟浩然及吳宇林四人合著的名義交到書社,果然亦獲得出版。很自然的,在寫著作者名字的地方,費正彬和馬如龍的名字排在了孟浩然及吳宇林的名字前麵。

在這種情況下,杜遠及卓非凡不甘寂寞,兩人亦寫了一份奏折。隻是這份奏折並未以正常途徑上交皇帝,而是以通告天下的方式發出。

在這篇奏折裏,杜遠和卓非凡細數了自己到達東疆之後的心路曆程,並謙虛地認為自己隻是做了一個大明普通百姓應該做的事而已。而且還說了一番作為武林中人,當謹守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守則之類的道理。

在奏折中杜遠和卓非凡不但沒有細數自己的功勞,反而深情地提到了許多不知名的普通百姓和莊丁在對抗匈奴過程中的一些感人事跡,對普通百姓做出的貢獻大加讚揚。

在奏折的最後,杜遠和卓非凡懇請皇帝陛下不要過多的封賞自己,因為成績是屬於全體正氣山莊的百姓和東疆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