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我們並不貧窮(1 / 2)

遠不會忘記1946年的複活節。那時,父親已去世5年,隻有16歲的達蓮娜,14歲的我和12歲的歐茜與母親相依為命。盡管媽媽要供養3個正在上學的孩子,生活極簡樸,但我們的小屋裏每天都有歌聲和笑聲。

複活節的前一個月,教堂裏的神父號召所有的教友都攢一點錢,好在複活節時捐給窮人。他說這是我們幫助那些同樣身為天主的孩子卻為現實生活所累的人們的一個實在的做法。一回到家,我們就熱烈地討論詳細的攢錢計劃。媽媽建議接下來的這個月,我們應該去買50磅土豆作為一個月的口糧,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省下20美元。不過,她保證每天都為我們做出不同口味的土豆,比如煎土豆、烤土豆、土豆泥、土豆餅……哇!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我們還想方設法節省其他開支,例如,盡量少開燈,甚至不聽收音機。達蓮娜提出她盡可能出去找一些幫助別人打掃房間和院子的活,而我和歐茜則可以幫人看孩子。後來我們甚至做起小買賣。媽媽花15美元買回一些線圈,我們將它們加工成壺柄拿到市場上去賣,竟然小賺了20美元。我們的生活在那個月變得忙忙碌碌。然而,每當大家圍在一起,一分一厘數著辛辛苦苦攢下的錢時,所有的疲乏與奔波之苦就被巨大的成就感掃蕩得一幹二淨。在寂靜的夜裏,坐在黑暗中,我們凝視天空中的星星,想象那是一張張舒心的笑臉,想象窮人接到捐款後的喜悅。

我們堂區共有八十多個教友,如果每家都捐一點兒錢,那該能幫助多少窮人啊!每個周日,神父都會在彌撒中為窮人祈福,並提醒大家應該將天主的愛無私地與他們分享。

眼看複活節一天天近了。我們開始興奮得睡不著覺。我們已攢下70美元,這是多麼大的一筆數目啊!這個複活節,我們沒有新衣服穿,可這又有什麼呢?我們一心想著捐款的神聖時刻。

複活節那天早上,天主似乎有意考驗我們,一場傾盆大雨企圖將我們堵在室內。我們沒有傘,但還是衝進大雨中奔跑了足有一公裏趕到教堂。我們身上的衣服淋得透濕,但我們用塑料袋包起來的70美元卻幹幹爽爽。

教堂裏的孩子們開始小聲議論,有的還拿手指著我們的舊衣服,哧哧地笑。這時媽媽走向我們並用她那溫暖柔軟的手牽住我和歐茜,望著她挺直的腰板和從容的微笑,我握緊了手裏的70美元。那一時刻我感到自己真是無比富有!

募捐開始了,媽媽分給我們三個孩子每人一張20美元的鈔票,然後自己拿著一張10美元的紙鈔率先投入募捐盒。接著達蓮娜、我和歐茜都鄭重地投入了自己的一份。

回家的路上,我們高聲唱著歌曲,雨後的天空天高雲闊。我們的喜悅在午餐時達到了高峰。媽媽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複活節午餐——炸土豆和複活節煮雞蛋。大吃一頓後,我們坐在屋裏聊天,聊那些收到捐款的窮孩子也可以吃上雞蛋,也可以上學,也可以和我們一樣高聲唱歌……

一陣敲門聲打斷了我們,媽媽走過去開門,原來是神父。神父笑著和我們打招呼:“嗨,孩子們!看來你們的複活節過得不錯呀1是的,神父,我們的心因為愛而異常歡快。神父在門口和媽媽說了一句話,並遞給她一個信封,然後便離開了。媽媽走進屋時,我們紛紛猜測信封裏是什麼。然而,我發現媽媽的臉上掠過一絲難過的神情,她一句話沒說,打開信封,一疊紙滑落在桌上。那是幾張紙鈔——3張20美元,1張10美元以及17張1美元!就在那一刻,我還沒來得及問一句“為什麼……”一句突如其來而又朦朦朧朧的“窮人”已躍入我的腦海。這句話一出現就在我腦子裏跳個沒完,如利刃般刮著我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