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在36歲時就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製片人,電影史十大賣座的影片中,他個人囊括四部。他是怎麼能在這樣年輕的年紀裏就有此等成就?他的故事實在耐人尋味。
斯皮爾伯格在十二三歲時就知道,有一天他會成為電影導演。在他17歲那年的一天下午,當他參觀完環球製片廠後,他的一生改變了。那可不是一次不了了之的參觀活動,在他得窺全貌之後,當場他就決定要怎麼做。他先偷偷地觀看了一場實際電影的拍攝,再與剪輯部的經理長談了一個小時,然後結束了參觀。
對許多人而言,故事就到此為止,但斯皮爾伯格可不一樣,他有個性,他知道他要什麼。從那次參觀中,他知道得改變做法。
於是第二天,他穿了套西裝,提起他老爸的公文包,裏頭塞了一塊三明治,再次來到攝影現場,裝做是那裏的工作人員。他故意避開大門守衛,找到一輛廢棄的手拖車,用一塊塑膠字母,在車門上拚成“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導演”等字。然後他利用整個夏天去認識各位導演、編劇、剪輯,終日流連於他夢寐以求的世界裏。從與別人的交談中學習、觀察並產生出越來越多關於電影製作的靈感來。他終於在20歲那年,成為正式的電影工作者。環球製片廠放映了一部他拍的反響不錯的片子,因而簽訂了一紙7年的合同,得以導演一部電視連續劇。斯皮爾伯格的夢終於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