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人生對策(2)(1 / 3)

而立之年的界限

按語:

人之壯年,大抵都能身體力行,便能衣食無憂,盡享聲色之樂,待到年過而立,其晚景頓顯淒涼,也便更視錢財如生命。

而立之年以前,在使用生命力的方式上,我們被喻之為靠資金生息而生活的人:今天我們把錢花去,明天還會再有。但是,而立之年以後,我們的地位恰似投資者開始動用他的資金。剛開始,他並沒有注意到有何不同,因為他開銷的大部分都由本錢的利息支付。倘若超支不大,便無法引起他的注意。但是,超支在他不注意的情形下不斷增加。直到他覺察出超支問題日漸嚴重。他的狀況開始變得不穩固,且趨勢越來越強,連他自己也覺得越來越窮,可又沒有辦法停止吃積蓄。他由富有向貧窮下降的運動就像一件固體在空中下降——人的生命力和財富——都真的同時開始消解,這個人的確到達可憐的困境。就是對於這種不幸的恐懼,使人年紀愈大愈為愛惜財物。

本金和利息

按語:

健康是生命的本金,沒有了健康,生命的本金也就不複存在,更不會有生命的利息;財富是生命的利息,有健康的體魄才能獲取更多的財富,生命也便更強大。

在我們成年之前的階段還有成年之後的短暫時間——我們生命力的情況,如同有些人每年把一部分利息加到本金裏同出一轍。換句話說,不但他們的利息照常地收到,而且本金也不斷地獲得增加。在篤實的監護人的用心照顧之下,這種令人高興的情況——健康和財富都一樣——有時是能實現的。

人生如書,人生如戲

按語:

人生如書,書寫酸甜苦辣;人生如戲,演繹悲歡離合。

人生的前四十年好比寫出一本書的正文,剩下的時間完成該書的注釋。沒有注釋,我們對正文的真義、係統,該書所含的寓意,還有它可接受的微妙引申,都無法獲得正確的了解。

激情退卻之後,生命的真正核心已經離去,除了軀殼以外,沒有留下其他東西;從另一觀點來看,人生又猶如一出喜劇,開場是真正的演員,以後由穿著他們衣服的機械人繼續到最後收場。

謹防寂寞無聊

按語:

無限風光在險峰,最美莫過夕陽紅。人到老年,便能回顧人生之途程,因而能發現昨日浮華已成過眼雲煙。昔日榮辱也已銷聲匿跡,進而能心底無私天地寬,也便能頤養天年。

人到了老年,就會覺著時間過得非常快,這種感覺本身就能防止寂寞無聊。年老體弱並無大礙,除非我們要靠體力謀生。

年老而貧窮是極大的不幸。倘使經濟條件允許,健康狀況良好,老年是人一生值得度過的美好時光。這時的需要是舒適,不為生活愁苦,因此,金錢比以前倍加珍貴,因為它能補足體能上的衰退。愛和美的女神遺棄他,老人轉而去找酒神給他歡樂。他過去喜歡觀察事物、旅行和研究,現在想要發言,教導他人。如果老人保持一些對學問、音樂或戲劇的愛好,倘使他對周圍的事物,仍感覺相當敏銳,那就夠幸運了。

人生的起點與終點

按語:

人生是彎彎曲曲的一段旅程,在未到達終點之前,你隻能知曉起點的出處,卻無從知道終點的模樣。

在步入老年之前,任何人對人生的認識是不完整也是很難適當的。隻有老人才能看到人生的事體,知道它的自然進程。大家都對人生的起點有所認識,但隻有老人對於人生的終點才有認識,這一點是極為重要的。因此,隻有老人對於人生的極度虛妄,有充分的了解;其他人則從不停止努力,因為都免不了有“船到橋頭自然直”的錯誤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