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一本弗洛伊德的書上讀到過這樣一則故事:
約翰和湯姆是相鄰兩家的孩子,他倆從小就在一起玩耍。約翰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學什麼都是一點就通,他知道自己的優勢,自然也頗為驕傲。湯姆的腦子沒有約翰靈光,盡管他很用功,但成績卻始終難以進入前十名。與約翰相比,他心裏時常流露出一種自卑。然而,他的母親卻總是鼓勵他:“如果你總是以他人的成績來衡量自己,你終生也不過隻是一個‘追逐者’。奔馳的駿馬盡管在開始的時候總是呼嘯在前,但最終抵達目的地的,卻往往是充滿耐心和毅力的駱駝。”
聰明的約翰自詡是個聰明人。但一生業績平平,沒能成就任何一件大事。而自覺很笨的湯姆卻從各個方麵充實自己,一點點地超越著自我,最終成就了非凡的業績。約翰憤憤不平,以至鬱鬱而終。他的靈魂飛到了天堂後,質問上帝:“我的聰明才智遠遠超過湯姆,我應該比他更偉大才是,可為什麼你卻讓他成為了人間的卓越者呢?”上帝笑了笑說:“可憐的約翰啊,你至死都沒能弄明白,我把每個人送到世上,在他生命的‘褡褳’裏都放了同樣的東西,隻不過我把你的聰明放到了‘褡褳’的前麵,你因為看到或是觸摸到自己的聰明而沾沾自喜,以至誤了你的終生!而湯姆的聰明卻放在了‘褡褳’的後麵,他因看不到自己的聰明,總是在仰頭看著前方,所以,他一生都在不自覺地邁步向前!”
在你不得不做出改變之前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