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2)

關於天地起源,一直就是人們不斷思考探索的問題,但不管在那個時代,這個話題都沒有定論。

直到八千年前,一位遊走在天地間的苦行僧無意間得到一卷上古聖人所遺書卷殘篇,而後這位苦行僧銷聲匿跡三百年後在重現於人世間,並且棄佛修道,自封道號窺真人,並轉瞬之間收複在東海為禍的凶獸夔牛,在雲夢山開壇收徒,而後一百八十四年感悟天地飛天而去,其凶獸夔牛也隨之不知所蹤,是隨真人飛仙而去還是失了束縛逃離而去並沒有定論。但是聖人殘卷卻留在了人世間,一時間沒有了窺真人的雲夢山成為眾矢之的,在腹背受敵的壓力下窺真人一首所創的雲夢山分崩離析,但畢竟是遠古之人,窺真人門下弟子答應將聖人殘卷與天下人共享,而沒有惱怒之下一手毀去,那天,天下人歡欣而鄭重的準備參悟聖人殘卷,但不知是聖物有靈還有冥冥之中有所注定,就在眾人滿懷希望的目光之下經書化作點點光輝消失不見。而原來雲夢山的弟子也不因宗門被毀而心生怨恨,反而將窺真人所授仔細回憶,餘下關於天地生成的真言如下“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裏。”

雖然沒有得到聖人殘卷,但是卻使得天地生立之惑得以解決,人們倒也算是乘意而去。但人總是不安分的生物。而後八百年後人們望星空,觀日月,寄神與草木山水,企圖求得破天地奧秘,如窺真人一樣得大自在飛仙而去。

古之賢人有雲,人定勝天。二百年後,有婦人理氏誤食河邊漂李而孕,同年有青牛不請自來,居於理氏家。理氏懷胎八十一載誕一子,其子體弱而頭大,眉寬而耳闊,目如深淵珠清澈,鼻含雙梁中如轍。理氏因其雙耳長大,故起名為“聃”,鄰裏皆以為妖。而這個孩子卻生而聰慧,“理氏因食李子而生我,我姓即為李,上蒼定律,我生而老之,可又名為老聃。”又指青牛說“此我前生好友,今又尋我而來,我當不負好友,不負我師,不負大道。”三年後,理氏去世,老聃在服喪亡母後便騎牛遊曆人間。此時人類已棄部落之製而興王朝,當世時即為大夏。六十年後老聃入朝為官,官至大夫。老聃先後娶妻四十九人,卻無一子。待四十九妻死後,老聃不複再娶,辭官西遊而去。

老聃西遊期間,曾遇一人問道,其人唇露齒,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窿,奇醜無比。但老聃並未因此輕之,與之言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蓬累,箬笠也,首戴之而行,言無車蓋也。)。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誌,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老聃說完,又看了一眼問道之人說:“汝之道,不在當世,不在當代,後世也,何不再入輪回,擇時而出,揚道與世。”問道者拜謝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