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順手牽羊(3)(1 / 3)

他下定決心要弄好它,這樣弄來弄去。幾天後,他終於想出來好的方法了,剪下一小塊薄鐵片,把橡皮和鉛筆繞包起來。果然,下一點工夫做起來的這個玩意兒,相當管用。說不定有一天這個東西會替我賺進一筆橫財。他心裏這樣想。

他感到確有必要申請專利,就去向親戚借錢辦理申請手續。這項專利日後賣給RABAR鉛筆公司得到55萬美元。

這是發脾氣發財的一個例子。有什麼東西令你不稱心時,你也不妨發發脾氣,然後把它改為不再讓你發脾氣的理想的東西。那麼,順手牽羊說不定發財的機會就來了。

在日常生活中因為體味到一些生活用品使用的不便而想出的創意很多。比如現在街上賣的搖籃每架價格都在二三百元左右,價格高又不適用,因為它四邊固定,不能隨意收放,所以隻能用幾個月,小孩稍大一點就隻能當雜物架了。對不太富裕的人們來說花300元錢買個搖籃真是太不合算了,何況現在一對夫婦隻能生一個孩子呢。如果你把搖籃四邊改成可以隨意收放的(這並不太難),因為可以延長使用時間,無形地就增加產品本身的使用價值,必然大受歡迎。

二次大戰後,日本由美國進口折疊式雨傘,當剛剛進口時,必須把支骨一支一支折後才能縮短,相當麻煩。村田啟一就抓住這個缺點,立即在這項折疊式雨傘上下功夫。隔不多久他竟設計出來用小彈簧來按上骨支的小發明了。這一項新創意似乎是輕而易舉的事,幾乎任何人都能做出來,然而,他為了這簡單的新創意,每年單單專利收入就淨賺了1億8千萬日元。

因此,把腦筋用在玩樂上,不如用於解決令您感到不滿而生氣的事物上去。這樣更能使你發現人生的真諦,不僅可順手牽羊獲取財富和幸福,又可造福人類,何樂而不為呢?

4.順手牽羊的打工仔

本世紀30年代初,陳茂榜先生進了一家書店打工,任店員兼送貨員。他每天騎自行車送貨跑很多地方,月薪隻有12元。這家書店同時還兼營留聲機、收音機。老板為了擴大業務,規定個人推銷一台收音機可得傭金一元。陳茂榜先生想到自己送書的客戶中有很多是富人,便在送書的同時捎帶著推銷起收音機。

由於陳茂榜先生勤奮老實,忠厚可靠,所以,客戶中凡買收音機的都願找他。每月他推銷收音機的收入可達20多元,遠遠超過了他當店員的月薪,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陳茂榜先生“順手牽羊”、“微利必得”,不但得到了額外傭金,而且也建立起了收音機和整個家電行業的銷售渠道。於是,他下定決心從事家電經營。他以100元積蓄為資本,白手起家,很快創下了10萬元的家業。

1956年,他設立了東興電器公司,後該公司又合並改稱為聲寶電器公司。現在,該公司在台灣島內已擁有4家大工廠、5家大公司、70家服務站、500餘家經銷商店。到1983年,其總資產已達119億元台幣。

陳茂榜先生從賣苦力當店員,“順手牽羊”,“微利必得”,最後發展到從事家電經營,創下萬貫家資。其成功的經驗,難道不能給我們更多的啟迪麼?

(三)順手牽羊與促銷謀略

“順手牽羊”,就是隨隨便便地乘機將別人的東西拿走,哪怕這隻是一點點微簿的利益。

在市場營銷活動中,企業經營者運用此計之關鍵在於。發現市場中出現微小的機會,有微小的利益,也應該爭取得到;發現生產銷售同類產品的同行顯露有微小的漏洞,就必須變對方微小的疏誤,為我方點滴的成功,積少成多,成效一定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