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柔懦型人的命運(2)(1 / 3)

在宋太祖謀取江南之際,南唐中書舍人活信向國主李煌連上六道奏章,論國勢日漸衰弱的時政,指責朝中公卿將相多為酒囊飯袋,將誤國政,並提出治理國家的措施。李後主也曾不止一次親批奏章,對其觀點大加讚賞,但一直未能付諸實施。潘佑盼望祖國強盛心切,眼見自己上的奏章如石沉大海。忍無可忍,於是上了最後一道奏章,李後主展開一看,其抨擊的鋒芒直接指向自己,言辭極為激烈,龍顏不禁大怒,未及看完就把奏章摔在龍案上。坐在一房的徐鉉見有機可乘,拾起那足以能詆毀潘佑的言辭往他頭上羅列罪狀,加之張泊的奉和。這兩位朝臣一唱一和,就把為朝廷一向忠心耿耿奉職的潘佑說得罪該萬死,死有餘辜了。

天性優柔懦弱的李後主還有偏信的性格,聽了張、徐對潘佑的讒言,勃然大怒,當即降旨,賜死潘佑。

至此,南唐又向亡國的路上邁進了一步!

林仁肇和潘信這兩位文臣武將不僅是南唐不可多得的重臣,而且也是大江南北諸國敬畏的名人。李煜連續誅殺他們,無異於明崇禎殺袁崇煥一樣,自毀長城。

宋太祖聞聽李煜所為,喜出望外。他從心底裏感謝李後主,認為取南唐的時機已到,理應興師討伐江南。然而,他在發兵之前還要來個先禮後兵,以示寬宏:讓屬下按照當年給孟昶建宅的規格,給李後主營造一座園林式的宅院,規模僅次於自己的宮殿,而且他還曾親臨建築工地指導。這座壯觀華麗的宅第建成後,召李後主喬遷,可他拒而不受。

繼而,宋太祖又向李後主來個不大不小的挑戰:遣使對李煜說:“朝廷要修天下圖經,獨缺江南版圖。”敏感心細的李煜不會不知道宋太祖的用意,可他不敢抗旨,不得不違心地命人錄了一個列本送去。作為一國之君,把自己的國家的版圖交給異邦的國主,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宋太祖由此掌握江南19州的屯戌距離,人田數目……才胸有成竹地興師取江南。李煜聽說宋太祖已調兵南進,才放馬後炮,連忙上表請求接受大宋的冊封。宋太祖見李煌敬酒不吃,偏吃罰酒,輕蔑地一笑,沒理睬。等到宋朝數萬大軍已兵臨城下,李後主由朝臣陪侍火速登上城樓一看,隻見四郊都是宋軍的旌旗,迎風招展,帳篷漫山遍野,頓覺頭暈目眩,腿兒發軟。內侍忙攙國主下了城樓,即刻傳旨召來文武重臣商議抗敵之策。朝臣紛紛議論一陣之後,張泊出班跪奏:“外援已經斷絕,建康城危在旦夕,急應組織敢死隊,夜間出城,潛入宋軍大營,打他個措手不及。”

李後主搖頭不語。

陳喬又出班奏道:“自古無不亡之國。降,自取其辱,未必得全。臣請背城一戰,即使同聖上一道殉國,死而無憾!”李後主聽了陳喬這番豪言壯語也沒提起精神,卻下龍椅握住他的手痛哭流涕,沒有勇氣采納他的意見。

江南名城南唐國都建康終於被宋軍攻陷了。宋朝大將曹彬押解被俘的南唐主李煜一行抵達汴京,監於明德樓下聽候發落。

翌日,獻俘儀式的最後一項議程是宋太祖對南唐亡國之君的處置。李煌跪伏在明德樓下,渾身如篩糠似的抖動,聽太監宣讀聖旨的:“皇恩浩蕩,封李煜為違命侯。”李煌暗想,謝天謝地,謝不殺之恩。他被俘後就懸著的一顆心總算落下來了。

可又想:“違命侯。”究竟是個什麼封號呢?他細心一揣摸,個中含有譏諷與侮辱之意。他的心頓感難受,但總算沒死,也就認了。

太監讀完聖旨,又說:“聖上不殺你並賜園林宅第一座,你還不快接旨謝恩!”李煜這才如夢初醒,連忙三拜九叩謝太祖龍恩,侍立樓下。

宋太祖駕崩,禦弟宋太宗即位後,小周後常常被召進宋官,說是侍候皇上燕樂,一去就是很多天才能放出來。至於她進宮到底做些什麼?作為她的丈夫李後主一直不敢想象。隻是她每次從宮裏回來就把門關得緊緊的,一個人躲在屋裏悲悲切切的抽泣。有一回,李煜實在憋不住了,破門而人,俯身安慰。誰知,小周後霍地起身,滿臉是淚,可憐無助地嚎陶大哭。那宋太宗乃糾糾武夫,溫柔不足,粗暴有餘,隻知對她發泄摧殘,哪如她與李煜夫妻綿綿的情義。

李煜無可奈何。他何甘願當烏龜?如今國破家亡,做了宋朝天子的階下囚,除了把哀愁、痛苦、眼淚往肚裏咽,還能說什麼?

在一個烏雲蔽日,綿綿細雨的天氣裏。囚禁李煜的宅第,傳出什妾們為他祝壽的如泣如訴的歌聲。這是李煜最近蘸著血和淚鑄成的一闋《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