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被遺忘的化身(2 / 2)

Michael並不急於察看,而是先從皮包中抽出一張白色手帕接住佛像,然後才拿起放大鏡細細觀察起來。

我注視著這個老頭,他非常專注,根本沒有注意到我的視線。他的表情安詳,沒有什麼變化,這讓我失略有失望。

“我能冒昧的問一句,任先生,您是從那裏得到它的?”半餉過後,老頭放下佛像,扶了扶眼鏡問我。

“嗯,從一個偶然的機會中。您知道它的來曆嗎?”

“唔,我是從事的是印度史研究,所以對它很感興趣。這麼說您自己對它所代表的意義毫不知情了?”

“是的,這是一位朋友遺留的東西。我也很想知道它所代表的傳說。”

“好的,既然你不介意,那麼我想向你解釋一下。”老頭握著佛像,興致髙了起來。

“首先,這個雕像並不是佛教中的神,它存在於古老印度教中被遺忘的角落。印度教區別於其他宗教的地方在於它信仰多神崇拜。表麵上印度教號稱有3300萬個神靈,但盡管如此,多數印度教徒隻崇拜一個天神。而種姓和因果輪回是印度教最通俗的形象。印度教的中心是承認吠陀的權威。吠陀經典被認為是印度曆史上一切文化的淵源,被稱為「天啟的經典」。這部印度最早的宗教經典是印度古老宗教與曆史文獻的總集,對印度後世的宗教與哲學思想影響深遠。”老頭一口氣介紹了這麼多印度教的東西,用詞很生澀,我連續問了很多詞才聽懂。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努和濕婆。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創造萬物的始祖;毗濕努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維持者,能創造和降服魔鬼,被奉為保護神;濕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壞者,以男性生殖器為象征,並不斷變化著不同的形象,也被奉為毀滅之神。

而你手裏的這位佛宗,就是濕婆的一個化身。這一點,我們在所有的文獻資料中都找不到有關它的傳說。這是一個被神和神的眾生所遺忘的角落。隻有在對笈多王朝的陵墓進行考古時,才找到這個神秘的傳說。

在佛教中,濕婆被稱為大自在天,而在印度神話中大都稱為婆羅門神或婆羅賀摩。是一尊四麵佛。濕婆神也稱希瓦神,有三個眼睛。密宗有所謂性力派雙修瑜伽既從此神而來,密宗中許多明王金剛都有第三隻眼睛,以神學的觀點,都是由濕婆神的神格轉化而來。

而我所要告訴你的傳說是,在阿修羅與諸神的戰爭中,濕婆曾經化身為三麵九目,但這個化身在諸神們的某次戰役後由於濕婆的私心而存留了下來。換句話說,這個做為濕婆神靈的工具擁有了自己的生命。在歡慶自己生命的同時,它被阿修羅迷惑,墮入地獄,成為奴隸。而大梵天知道濕婆的私心之後,立即命因陀羅捉拿濕婆的化身。而化身在阿修羅地獄中的修煉中獲得了暗夜的力量,從而突然強大到比臨眾神的地步,因此因陀羅也對它無奈。可就在這時,化身又突然消失不見。”

說到這裏,老頭停下看著我。我也看著他,等著下文。

“這就是他的傳說。”老頭終於再次開口。

“就到這裏?”我很納悶。

“這個傳說的文字記載隻出現在笈多王朝的一個不起眼的陵墓中,而且這個傳說被賦予了太多的人格,所以,我認為它代表了陵墓主人個人的一種個人宿願。而非緣自真實的神話。所以,在所有的印度教的神話中,我們都看不到這個三麵六臂九目的佛像。”

“這麼說,曾經擁有過它的人,都是有著和它相同身世,並寄托與它希望有朝一日能獲得強大能力的人?”

“對,它代表的是一種願望。突然結束的傳說也是這個意思,用教義來解釋就是你種下何因,就收獲何果。哦,這些東西有些深奧,不過我認為你們東方人更能理解。”

“嗯,我明白。”

“而這個雕像,它本身的曆史在400年左右,從文物的角度來說,這也是件價值不菲的文物。”

我沒再回答老頭。謝過之後,便收回了佛像,轉過頭望著舷窗外的茫茫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