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有十二道門,正大門叫做明德門。
沿著明德門往城裏直著走五裏,便是皇城的朱雀門。朱雀門有五門,一扇正門,四扇偏門。正門能走的隻有皇帝,或則是那一年的狀元郎。
當日頭的第一縷金光從照向這道門的時候,風天雪看到了朱雀門。
他也看到了這輩子以來最多的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他們摩肩接踵,在朱雀門前的朱雀大道上行色匆匆,熙熙攘攘。
青石鋪成馬路,琉璃疊做屋瓦,那個他來的小漁村沒有。
看到金漆的朱雀門,他的思緒一瞬間混亂起來,感覺昨日似乎還在漁村一偶,今日便來到了京城,中間發生了什麼?腦海中一片空白。
恐慌間,風天雪摸了摸他母親用粗布縫製的貼身銀錢口袋,硬實的一團,銀錢是在的。紙墨筆硯?打開包袱,也在裏麵,心總算落了地。
朱雀門向東五百步,便是一幢南北朝向的大院。院子也有大門五方,中間三門各立一塊橫匾,中門上題“天開文運”,東門上題“明經取士”,西門上題“為國求賢”,這便是貢院。
來到貢院,院內有一座樓,名做:明遠樓。取慎終追遠,明德歸厚之意,平日登臨四望,東湖風月,曆曆在目。隻是一炷香後,便是科舉考試。風天雪和其他考生一般並無如此閑情雅致。
一群官兵把手在試場之外,將考生翻了個遍,確認沒有什麼違禁之物,便再一一放行。
風天雪入了貢院,來到寫有自己名字的座位,取出筆墨,又在硯上放了些水,細細磨起了墨,磨完之後,吸了一口氣,靜了靜心,等著考試開始。
樓內“咚”“咚”一陣鼓響,考試終於開始了
考官將麵前計時的香點燃。
風天雪攤開試卷,卷子上的題目隻寫了一個字:仁。
耳邊聽到一陣喧嘩,考生們都開始有一點慌亂,卷子上的題目隻有一個仁字。
“肅靜,考場內不得喧嘩!否則以作弊論處!”
考官說完,試場內便安靜了下來。
看著問卷上這個仁字,風天雪思索了片刻,他便馬上明白這考官是要以仁為題,做一策論。
仁?何為仁?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徽豪筆沾了點硯台之中的黑墨,胸中有百萬文章,自然可在那帶有紙香的白卷上洋洋灑灑。
白紙寫了滿滿數頁,隻是半柱香的時間。所謂腹中文章可定乾坤,又何須管那時分幾何。
“交卷!”這一聲,嚇到了所有人。除了考官翰林學士張正,按照他以往的監考經驗,總有那麼幾人會因為考題太難而早交卷。
他看了一眼風天雪,麵有幾分不屑,但依舊走了幾步來到風天雪的座位來收試卷。隨意看了一眼試卷,張正不由被這卷子上的字所吸引,這文字蒼勁有力,實在很難相信是一個少年所寫。
既然字不錯,張正有了那麼一點興趣閱卷。
文章開篇立論: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為仁!
劉正點了點頭,這書生還是讀過幾本儒經。
再看到後續寫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張正心頭不由許多思緒:此子一手好文章,才華鶴立雞群,但心高氣傲,渺然眾生,年幼不知官場險惡。
數日之後,東閣大學士,當朝宰相劉甫被皇帝欽點閱卷。
這劉甫官居高位,文章更是通達天下,乃是讀書人之中的楷模。
在貢院申卷,劉甫看了幾張卷子不由地蹙眉搖頭,怒罵道:“都是些什麼狗屁不通的文章!”
作為大儒,當他忍不住開始罵髒話的時候,說明這些文章真的是狗屁得讓他頭疼。
那些卷子除了狗屁不通之外,甚至有一卷子上居然寫得是恭維大太監馬忠賢如何仁義的馬屁文章,落款之際,還寫了一句:我是馬忠賢的幹孫子。
而這個大太監馬忠賢正是皇帝身邊紅人,最近又拜了寵妃劉貴人做了幹娘,而這劉貴人的爹正是鎮遠將軍王宇,在朝野之中頗有權勢。而宦官魏忠賢皇寵之下,橫行霸道,朝野之中對他略有過節之人,定然慘遭報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