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建福寶泄(2 / 2)

“所有古玩字畫全部毀於一旦!金器、銀器被大火融化滲入磚縫,珍貴的字畫化為紙灰漫天飛舞,精美的工藝品麵目全非……”鄺大業教授語氣裏透出無比惋惜。

張劍東他們沒有說話,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是因為這些凝聚了先人智慧的珍貴的藏品被毀而感到惋惜,還是因為職業病似地陷入了對這場蹊蹺大火的疑點的沉思之中。

“這把大火在曆史研究界中,基本上沒有疑問,所有人的懷疑目標都指向了太監為了毀滅偷盜證據而放的。”鄺大業說道。

“這些該死的太監!”文剛出於義憤,罵了一句。

“這不是哪幾個太監獨有的問題。人性使然,任何人在那種情況下,都不會不動心的。”張劍東顯然思考的更深一些。

“張隊長說得好!”鄺大業顯然很讚同張劍東的說法,“從這件事情後,溥儀對身邊的太監們產生了深深的不信任,甚至懷疑這些太監們想要直接謀害他本人。於是,這件事情,也是最終促使溥儀將太監們都趕出紫禁城的直接導火索之一。”

“自作自受!”文剛還是不解氣。

“嗬嗬”鄺大業很認真地說,“溥儀無意間的舉動,宣告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太監製度的終結,標誌著這一社會畸形現象的徹底斷絕。從這個角度講,溥儀還是推動了曆史的進步的。”

關於曆史中怎麼評判溥儀,張劍東並不是十分關心。他倒是願意在閑暇無事的時候,跟鄺大業教授好好探討一下。可是,此時,張劍東心中最要緊的還是案子。

“鄺教授,感謝您剛才給我們介紹了這麼多曆史史實。那麼我想了解,如果那柄玉斧早在建福宮大火之前就被溥儀送到了醇親王府,那還有機會帶到東北嗎?”

“恩。這個機會是有的。”鄺大業教授也把話題收了回來,繼續說道,“後來,馮玉祥為表現其支持革命黨人,不顧《清室退位優待條件》,將溥儀強行趕出了紫禁城。於是,沒了住處的溥儀便回到醇親王府,收拾了很多珍貴文物古董,並隨後在天津定居,後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下,被裹挾秘密轉赴東北。這期間,溥儀一直隨身攜帶著大量古玩珍寶。這些是有史可考的。”

鄺大業說完,張劍東的大腦在飛快的轉動。

“也就是說,當年王亶望向乾隆進貢玉斧,被乾隆退回。後因王亶望貪汙案發,其家遭查抄,玉斧落入查抄大臣陳輝祖手中。乾隆識破陳的伎倆,又從陳輝祖手中最終得到了玉斧。乾隆死後,玉斧被繼位的嘉慶皇帝封存在了建福宮。140年後,溥儀無意發現了建福宮的珍寶,並將玉斧等珍寶一起偷送至醇親王府。隨著溥儀的輾轉,玉斧也跟隨溥儀到了東北。最終,在大栗子溝,溥儀將玉斧交給了‘福貴人’。而福貴人為了換取這些被溥儀拋棄的人的活命,用價值連城的玉斧向廖青芝的前夫的父親林紀芳換取了糧食。而隨著丈夫林承運的亡故,廖青芝一心要將玉斧隻傳給具有‘林家骨血’的方少剛,並引起了方大奎的不滿。最終導致方大奎精心設局殺害了方少剛,並嫁禍其弟妹。”

終於基本理清了頭緒的張劍東,認為,這個方大奎殺害方少剛的案子的基本事實是成立的。尤其是這其中涉及到的那枚玉斧的前世今生脈絡清晰,目前對它的推斷是完全可能的。

但,接下來,張劍東就遇到了一個更加現實的問題:那柄玉斧,是否應該去尋找?找到後,那柄價值連城的玉斧,又該屬於誰呢?這個問題縈繞在張劍東的腦海。

“無論如何,這個案子的主幹,是非常清晰了。”放下了略微發燙的電話,張劍東心裏稍微鬆了一口氣。

“張隊,咱們是不是可以打道回府了準備過年了?”石強高興的看著張劍東。

“我想差不多了。”張劍東也很是欣慰,終於趕在了過年前將案子調查清楚了。至於那柄玉斧的下落,也許是當地公安局和文物保護部門的職責了。

就在這時,張劍東的電話鈴聲響起。

看了一下來電顯示,是小唐的手機。“張隊,剛才跟誰打電話呢?難道是跟嫂子在彙報工作嗎?我打了好幾遍都是占線呢。”小唐略有“責備”的說道。但是,聽得出來,她的聲音裏有明顯的興奮。

“剛才一直跟一個專家通電話,討論案情。你那邊怎麼了?出問題了?”張劍東並沒有理會小唐的玩笑,疑惑地問道。

“欒國恩這裏有重大突破!”小唐電話中興奮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