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完成任務!”作為一名警察,獨立的判斷固然重要,但是服從上級命令也是一條鐵律。
就這樣,在張劍東的堅持下,硬是把時間跨度翻了一番——調查近半年的行蹤。這樣一來,可就苦了那些叫苦不迭的監控人員了。
好在,對欒國恩的排查的針對性非常強——僅需要調查其往返岱山和宜春這期間的具體行蹤即可。於是,警方以鐵路和民航上係統中的訂票信息為突破口,一旦查到某一日欒國恩乘坐某趟列車或航班到達岱山,那麼就從他離開站口開始搜尋欒國恩的身影,然後便動用近些年密度越來越大的、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天眼” 監控係統,一路追蹤下去,直至他再次返回機場或火車站,返回到宜春市為止。
初步信息很快就從兩地的鐵路、民航係統中得到結論,並彙總到了文剛這裏。調查結果顯示,欒國恩在半年內,共有3次往返岱山市和宜春市的記錄,都是乘坐民航。“好在僅有3次啊!”這樣一來,負責調查監控的兩地警察們,因為工作量的驟減,而內心裏無不“感激”欒國恩。不過,兩地警方無不對張劍東當時力排眾議決定把調查跨度由3個月調整到6個月的決定。因為,從欒國恩的這3次往返記錄來看,前2次都是在3個月前發生的。
核心信息掌握了以後,負責管理監控的民警於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圍繞著這3次往返記錄而進行的無縫對接式的蹤跡跟蹤。
這些信息,通過文剛,與遠在江西宜春的石強進行著時時共享。
“先不管欒國恩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現在至少可以確認的是,他去過岱山,而且還是3次。他已經是對我們撒謊了。”石強與小李在辦公室裏分析著案情。
“可是我們當時是以普通買家,而不是以警察的身份去跟他見麵的,他也沒有義務對我們說實話啊。”小李說的不無道理。
“不!”石強搖搖頭說道,“我們雖然不是以警察身份對他進行詢問,但是我們也絕不是‘普通買家’。” 石強指著放在他們在宜春公安局的臨時辦公室一角的那個皮箱子,繼續說,“我們可是他的潛在大客戶啊!作為一般的賣家,當得知眼前的這個潛在的大買家,第一反應應該是千方百計拉近彼此的距離。而他明知道我們來自岱山,不但不主動跟我們攀關係,反而極力掩飾自己曾去過岱山的事實。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
聽到這裏,小李深為讚同石強的判斷。“不過,他到底去岱山幹什麼,究竟是不是與方一川的遇害有關?還是僅僅是與徐曉騰生前有生意上的合作,目前都不得而知啊。”
“我們靜等文剛那邊的深入調查結果吧。”石強此刻伸伸懶腰,也略顯疲憊,“這個工作應該很快就會有突破性進展了。”
“那我們就靜等他們的好消息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