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開篇(下):寶鎮城門(2 / 2)

就在此時,沈萬三家裏有“聚寶盆”的消息不知怎麼,就走漏了風聲。

然而,就在城牆建好一月之後,由沈萬三負責修建的城牆中,有一段最南麵的城門,是在南唐都城南門舊址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這座城門作為應天城最南麵的屏障,擔負著抗擊張士誠軍隊第一輪打擊的重任。可,就是這樣一段重要的城牆總是莫名其妙發生坍塌,雖屢次修繕,後又屢次坍塌。後經朱元璋大謀臣、半仙之體的劉伯溫查看,說此處城牆地下有神獸,專司吃“土牆城磚”,所以此處地下因為缺土,而屢塌不止。隻有用沈家的聚寶盆埋於城下,可永保“磚土再生”。這樣一來,城牆就永遠不會坍塌了。

朱元璋正好借此,向沈萬三發難,以“偷工減料,暗通敵軍”為由,將沈萬三抓了起來,並進行抄家,隨後將其全家發配雲南蠻荒之地。

至於傳說中的能生金銀財寶的“聚寶盆”,朱元璋根本就不信。所謂找“聚寶盆”無非就是為抄家找個借口,借而霸占沈家財產而已。後來,朱元璋的人果然在沈萬三家中搜到聚寶盆,並在劉伯溫的指導下,置於南門城牆最下方,在其上重新修葺城牆。果然,自此這一帶城牆安然無恙,而且因其高大巍峨、堅固異常,還深的朱元璋賞識。朱元璋高興地說:“此門附近日後再也不要動土了。”他的本意其實是“這個城牆終於修好了,以後再也不用頻繁動土維修了。”。可這句話卻在一些豐祖訓為圭臬的老臣嘴裏,卻成了阻止朱元璋子孫動土開挖尋找聚寶盆的“祖訓”——今後不允許在聚寶門附近動土。

因此城牆下鎮有聚寶盆,所以,這段最壯觀、最南麵的城門,就被賜稱“聚寶門”。

後來不久,戰事又起,盤踞南方的張士誠和徐壽輝大兵壓境,朱元璋也就把所謂“聚寶盆”之事忘到了腦後。

12年後,也就是公元1368年,在終於幹掉了所有政治、軍事對手之後,朱元璋在應天登基稱帝。朱元璋一即位,就忙著殺功臣,加強集權,頒布法令,遠征漠北。而且作為中國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朱元璋在幹掉胡惟庸後,不設宰相,事無巨細,無不親自審批奏折。其忙碌程度可見一斑。

從此中國曆史就進入了最後一個漢族人統治的、享國276年的大明王朝。

這期間,應天的城牆曆經幾次大的坍塌和修葺,唯有聚寶門附近城牆屹立不倒。

隨著大明的各位奇葩皇帝的陸續粉墨登場,唱罷自己的曆史角色後,又陸續暗淡退場。這期間,曾有不肖子孫因為玩大了,沒錢了,想起了聚寶門下“聚寶盆”的傳說,屢次想開挖一探究竟。可都是大臣們以“祖訓”為擋箭牌給製止了。

直至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大明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夾攻下,已經奄奄一息。為苦撐危局,籌集軍費和其他開支,朱由檢最終決定,開挖聚寶門,試圖找到當時令沈萬三富甲一方的聚寶盆。就在大明即將滅完的那一年,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朱由檢將自己的大兒子朱慈烺從是非之地北京,派到了應天。一是為了尋找聚寶盆,二也是想一旦北京皇城被攻破,也不至於朱家血脈被滅門,尚可為皇家保留一支血脈。

後朱慈烺在極端秘密的情況下,偷挖聚寶門一段城牆,居然真的就在城牆根處,挖得一個“聚寶盆”。但此時為時已晚,李自成已經攻入了北京,滿清也已入關。無奈之下,為了徹底躲避追殺,朱慈烺決計不敢利用聚寶盆為自己創造大量財富,而隻能帶著唯一一個親信隨從薑庸,就地隱秘在南京附近,隱姓埋名,偷偷過起了平民生活。而後,他們又幾次搬家,最後定居在南京郊外的岱山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