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放鬆情緒——為想象留一個特別的空間(10)(2 / 3)

一個普通郵差的職業精神

◆文/佚名

弗雷德是一個普通的郵差。他負責為小區的住戶收、送郵件。

他聽說小區內有一位職業演說家,叫桑布恩先生。

這桑先生一年有160天到200天在外出差。於是他向桑先生索要一份全年行程表,桑先生很奇怪,問:“您有什麼用?”他回答說,“以便您不在家時,我暫時代為保管您的信件,等您回來再送過來。”

這讓桑布恩很吃驚!因為他從未碰到過這樣的郵差。桑先生回答道:“沒必要這麼麻煩,把信放進信筒就好了,我回來再取也是一樣的。”

弗雷德解釋說:“竊賊經常會窺探住戶的郵箱,如果發現是滿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那住戶就可能要身受其害了。”

弗雷德想了想,接著說:“這樣吧,隻要郵箱的蓋子還能蓋上,我就把信放到裏麵。塞不進郵箱的郵件,則擱在房門和屏柵門之間。如果那裏也放滿了,我把其他的信留著,等您回來。”弗雷德的建議無可挑剔,桑先生欣然同意了。

兩周後,桑先生出差回來,發現門口的擦鞋墊跑到門廊的角落裏,下麵還遮著個什麼東西。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在桑先生出差期間,美國聯合遞送公司把他的包裹投到別人家了。

弗雷德看到桑先生的包裹送錯了地方,就把它撿起來,送回桑先生的住處藏好,還在上麵留了張紙條,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並費心地用擦鞋墊把它遮住,以避人耳目。

不同的郵政公司之間競爭市場份額,比的就是服務,而因為有一批弗雷德式的職業化員工,他們所提供的人性化服務,創造了無形價值,使美國聯合遞送公司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多為別人考慮,盡量滿足別人的需求,才能成為生活中受歡迎的人,做事才能左右逢源,無往不利。

人的道德底線都化成了數字

◆文/佚名

富翁的兒子與朋友做生意,被騙了,十分懊惱。他說:“我沒想到他是那種人,我們曾相處得那麼好。”富翁安慰並告誡兒子:“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線,當外在的誘惑突破了他的道德底線,他就會顛覆傳統的道德準則。”看兒子一臉迷惑,富翁說:“我們不妨做個實驗。”

富翁領著兒子找到商人甲。甲的門麵房不大,他正悠閑地喝著茶。富翁取得甲的初步信任後,說:“我有一批貨想和你合作,你賣不賣?”商人甲一臉狐疑。富翁說:“你賣了貨再給我錢,反正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生意談成了。富翁把l 萬元錢的貨放在甲的店裏。

富翁又領著兒子找到商人乙。乙的門麵房稍大,他正悠閑地喝著茶。同樣,富翁也把1萬元錢的貨放在乙的店裏。

富翁再領著兒子找到商人丙。丙的門麵房更大……最後富翁還是把1萬元錢的貨放在丙的店裏。

兒子說:“連個正式的手續都沒有,把貨放他們那兒,他們會賴賬的。”富翁笑笑,沒有回答兒子。

丙的鋪子大,周轉得快。一個月後,他率先來找富翁,還了貨款,並提出要從富翁這兒進更多的貨。接著,商人乙、商人甲都來還貨款,無一例外,都要求從富翁這兒進更多的貨。富翁不為所動,每人隻給了3萬元的貨。兒子說:“他們還是蠻講信用的,應該多給他們貨啊。”

富翁依然隻是笑笑。

又一個月後,商人丙率先來還錢,提出要進更多的貨。隨後,商人乙也來了,同樣提出要進更多的貨。商人甲卻沒來。兒子很驚詫。富翁不慌不忙,領著兒子來到甲的店鋪,卻已是人去屋空。兒子說:“他真不講信用。”

富翁沒說什麼。

這回,富翁給了商人丙和商人乙各5萬元的貨。兒子說:“他們還是蠻講信用的,應該多給。”富翁笑而不語。

再過了一個月,商人丙率先來還錢了,還提出要進更多的貨。商人乙卻沒有來。富翁領著兒子來到商人乙的鋪子,也是人去屋空。兒子很驚訝:“他也這麼不講誠信。看來,隻有商人丙,到底是做大買賣的,可靠。”

富翁賒給商人丙8萬元的貨。一個月後,丙按時還錢;富翁賒給商人丙15萬元的貨。一個月後,丙按時還錢;富翁賒給商人丙30萬元的貨。一個月後,丙卻沒來還錢。

兒子說,丙一定有特殊原因,他這麼講誠信的人,怎會不來呢?富翁不聲不響,領著兒子來到商人丙的鋪子,同樣是人去屋空。兒子更驚訝:“人怎麼都這樣呢?”

富翁說:“我把人的道德底線都量化成了數字,你該明白了吧?”兒子大悟——商人甲的道德底線是3萬元,商人乙的道德底線是5萬元,商人丙相對講誠信些,但他也有道德底線,是30萬元。兒子感歎,人啊,人啊!

富翁說:“花38萬元教你認識了人性中的一些東西,我覺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