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聽他講完,立刻給他打了100分。
不會欣賞和享受每日的生活是現代人最大的悲哀。
太多的人忙於奔波,為了賺錢而無意中預支了“此刻的生活”。這種狀況應該及時得到糾正。
為耶穌分擔辛苦的看門人
◆文/佚名
北歐一座教堂裏,有一尊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塑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因為有求必應,因此專程前來這裏祈禱、膜拜的人特別多,幾乎可以用“門庭若市”
來形容。
教堂裏有位看門的人,看十字架上的耶穌每天要應付這麼多人的要求,覺得於心不忍,他希望能分擔耶穌的辛苦。有一天他祈禱時,向耶穌表明這份心願。意外地,他聽到一個聲音,說:“好啊!我下來為你看門,你上來釘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論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不可以說一句話。”這位先生覺得,這個要求很簡單。
於是耶穌下來,看門的先生上去,像耶穌被釘在十字架般地伸張雙臂,本來塑像就雕刻得和真人差不多,所以來膜拜的群眾不疑有他,這位先生也依照先前的約定,靜默不語,聆聽信友的心聲。來往的人潮絡繹不絕,他們的祈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但無論如何,他都強忍下來而沒有說話,因為他必須信守先前的承諾。
有一天來了一位富商,當富商祈禱完後,竟然忘記手邊的錢便離去。他看在眼裏,真想叫這位富商回來,但是,他憋著不能說。
接著,來了一位三餐不繼的窮人,他祈禱耶穌能幫助它渡過生活的難關。當要離去時,發現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打開,裏麵全是錢。窮人高興得不得了,耶穌真好,有求必應,萬分感謝地離去。
十字架上偽裝的耶穌看在眼裏,想告訴他,這不是你的。但是,約定在先,他仍然憋著不能說。
接下來有一位要出海遠行的年輕人來到,他是來祈求耶穌降福他平安。正當要離去時,富商衝進來,抓住年輕人的衣襟,要年輕人還錢,年輕人不明就裏,兩人吵了起來。這個時候,十字架上偽裝的耶穌終於忍不住,於是開口說話了。
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去找冒牌耶穌所形容的窮人,而年輕人則匆匆離去,生怕搭不上船。偽裝成看門的耶穌出現,指著十字架上說:“你下來吧!那個位置你沒有資格了。”看門人說:“我把真相說出來,主持公道,難道不對嗎?”耶穌說:“你懂得什麼?那位富商並不缺錢,他那袋錢不過用來嫖妓的,可是對那窮人,卻是可以挽回一家老小生計;最可憐的是那位年輕人,如果富商一直纏下去,延誤了他出海的時間,他還能保住一條命,而現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人生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旅途中有太多不可預料的事情,有順境,也有逆境;有無往不利的時候,也有處處碰壁的時候,如果能保持隨遇而安的態度,不過分怨天尤人,生活就會瀟灑許多。
18年的懲罰期限
◆文/佚名
8年前,特納爾在一次酒後駕車時,撞死了一個名叫蘇珊的年輕姑娘,她還在上高中。當時他接受了一項由姑娘的父母提出的處罰:每周要給死者的父母寄一張支票,支票必須是開給蘇珊的,金額隻有1美元——不多不少,僅僅是1美元——而且要在以後的18年中的每個星期五寄出。特納爾覺得自己撿了個大便宜。每周1美元,18年加起來不過是936美元,太小意思了。蘇珊家的親戚朋友們大惑不解,認為蘇珊的父母因悲憤過度被氣糊塗了。每周1美元是個什麼數字?若想用罰款解決,就要獅子大張口,要他900萬、9000萬也不為過,還要一次全結清,幹嗎要拖上18年?
8年以後,特納爾受不了啦,不再按時寄支票。蘇珊的父母又將他告上法庭。特納爾的精神幾近崩潰,他淚流滿麵地對法官說:“我實在是無法忍受了,每次填寫蘇珊的名字時心裏都會泛起極度痛苦的罪惡感。蘇珊的死還曆曆在目,這傷口太深了,而且每個星期都要撕開一次,後邊還有漫長的10年,怎麼熬啊?也許熬不到10年我就會瘋了……”他要求加倍償還,並一次性全部付清罰款。他的請求理所當然地被法庭和蘇珊的父母拒絕了。
稍許寬慰的是蘇珊的父母,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特納爾不能淡忘了蘇珊的死,要他牢牢記住因自己的過失給別人造成的無法彌補的痛苦。但是,他們也並不想要他用一生來承擔那次事故的後果,所以隻定了18年。
如果別人做了傷害我們感情、侵犯我們利益的事,我們不一定要“以牙還牙”。懲罰也是可以換一種方式的,關鍵是要能夠達到充分警示當事人的目的,防止對方以後重犯同樣的罪過和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