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不吐不快
這本書寫成,我太太照例是第一個讀者,看完,她說:“比前兩本更辣,有點像一把刀子插下去。”接著一笑,“大概因為起初以女兒為目標,現在女兒比較練達了,所以你說得更凶悍。”
我問她:“凶悍歸凶悍,講的是不是實話呢?”“是實話!”
“對!”我說,“人生百忌,忌不說實話!也忌不會說實話,我隻是以迂回的方式說實話。”
既然是實話,就一定要感性。譬如在《忌在失意人前談得意事》裏,我說:“在得意人前能擺場麵,不輸陣;在失意人前能有寬厚,不忘本。達到這兩點,做人最少成功一半。”
在《忌不自愛》裏,我說:“孩子自愛,讓大人少擔憂,是愛父母。父母自愛,別讓孩子沒爹娘,是愛家。老人自愛,免得年輕人操心,是愛子孫。領袖自愛,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是愛全民。”
書中也談到禮貌習俗——
譬如“忌早到”“忌晚退”“忌遲走”“忌死不認錯”“忌不敲門”,單單看這些“忌”,就知道那是講禮貌。因為許多今天的規矩,跟舊時代有差異,譬如以前認為與人有約,愈早到愈顯得有誠意,現在大家都忙,你提早,別人沒準備好,反而失禮。凡此,我都做了細細的分析,甚至在我的騰訊和新浪微博裏做過“民調”,支持我的看法。
當然,我的處世書一定辣。不是我要辣,而是因為這個社會太辣,我隻是把真相呈現。
譬如在《忌撈過界》裏,我說“:如果你不願同流合汙,最好......立即求去。而且即使離開,也最好少說。何必呢?證明你聰明?你幹淨?你明智?你能早早脫身?至於別人,還在那渾水裏混......王八多、池淺,更得搶水喝;妖風大、廟小,正好有時間飛出去造禍。你犯得著惹那小廟裏的大妖風嗎?”
在《忌不會給》裏,我說:“不均會造成不平,不平會引發爭鬥。結果寡變得更寡,貧加上不安......愈是擁有權勢和財力的人,愈要注意分配的方法,免得弄巧成拙,非但美意變了質,而且把‘給的’變成‘欠的’......”
我也在《忌纏鬥》《忌不設停損點(一)》裏麵說,有些時候你鬥不過或不屑浪費時間鬥下去,就隱忍一下,暫時認栽吧!甚至很諷刺地寫:“而今你去告發了,大家也知道了。如果那‘渾蛋’不滾,誰得滾?......搞不好......你,卷起鋪蓋默默離開了。走到門口,後麵還飛來一隻鞋和一片笑聲。”
書裏還有兩篇談到醫療。我以前寫過一本《醫療真實麵》,曾經親自“下海探查”,甚至“以身試醫”。在這兒隻是掀起醫療界黑暗的一角,提醒大家小心,或糾正錯誤觀念。
我無意與醫界為敵,搞不好改天自己“身上麻煩”的時候,反而“麻煩上身”;也無意與“直銷補品”的朋友為敵,倒想建議他們:“如果直銷的補品賣不掉,寧可送掉扔掉,也別自己全吃掉,免得早早掛掉!”
沒錯!這本書我寫得很“損”,也有些無奈。但我要講的是實話,不是放空炮。既然寫給大家做處世的參考,我不能隻畫彩虹不畫烏雲。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看到這些讓人牙癢癢的情節時,別忘了那是“反諷”,是“詭文譎諫”,是用迂回的方式說出我的憤懣,以及對這社會積極的期許。
最後,我要引用《忌以偏概全、以一時論永遠》中的一段:“我們有太多時候,以最初的印象當作終身的判斷,沒能給對方再一次的機會,也讓自己失去機會。......人生百忌——忌主觀地以偏概全,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以早年的印象論永遠!”
讓我們一起努力,先保護好自己,再設法化腐朽為神奇,使這個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