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能夠創業?什麼樣的年紀可以創業?什麼條件下可以創業?什麼樣的項目能夠創業?這些問題是相當複雜的問題,製訂不出一個統一的標準。你就是叫任何一位商界高手在此點兵點將:張三可以,李四不行,王二再等二年,麻子有十萬即可成功。可能也會變成亂點鴛鴦譜。我創業的時候,是如何想的呢?
思想上的準備
人生一世有效的時間也就五十年,榮華富貴也是五十年,吃糠咽菜還是五十年,我要試一試,拚一拚,成功了自不待言,失敗了我也不後悔。
我拚搏過了,嚐試過了,不論勝與敗,我都不會在六十歲的時候看著人家成功而後悔:憑我的本事,如果我當年下海,那還有他的份兒?成功了,自不待言,失敗了,我會徹底服氣:我試過了,確實我不是那塊料。要服人家確實有本事,能力比我大,而肯定不會有後悔的念頭。
我要賭口氣,如今這人怎麼一發點財都翻臉不認人了?我非要去試一試,證明一下,我有朝一日發了小財了會不會也是“白眼狼”?
我就不相信我會被餓死,大不了去菜場賣大白菜,那些大字不識的農民都可以在菜場混口飯,我就不信我會被餓死?
憑我的學曆、憑我這幾年在這幾家公司混的經曆,我應該能成功,其他本事我不知道,我至少會做貿易吧!
如果失敗了,證明自己不是這塊料。大不了,回過頭找個公司重新打工唄。就這麼定了。幹!
資金上的準備
手上有五千塊錢,再多沒有啦。咱準備玩的是空手套白狼,做貿易嘛!主要用別人的錢,車到山前必有路,辦法總會有的。
項目上的準備
沒有準備,反正就知道做貿易。就是找下家再找上家,找了下家再找上家,先力爭半年之內把自己的嘴糊住就行,然後慢慢尋找機會發展。
自我理論準備
車到山前必有路。
創業就像出門旅遊,不可能天天風和日麗,鈔票足足地夠,所有車次正點得很,兩口子恩恩愛愛,買東西都是物有所值。以我的經驗:凡是出門旅遊,不是刮風下雨,就是車子晚點,要麼就是錢帶的不夠,要麼就是兩口子吵架,要麼就是買了一堆假貨。總會有點事,但你能因此就不出門旅遊了嗎?
據我的理論,如果你等到所有條件齊備了,再去創業,黃花菜肯定壞了。
但創業是不是如此簡單呢?不是,最重要的是人——創業者,你的心理素質。這是我看了很多創業書總結出來的。
你的綜合能力。我有一個觀點,有一種人,不給他錢,他能夠幹成事,賺來錢;另一種人,給他錢,他會把錢賠光,事還幹不成。
後記
——我為什麼要寫《創業空手道》
“再就業”問題是今年“兩會”代表們最熱門的話題,“再就業工程”已引起黨中央高度關注。
去年下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掀起了以培訓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再就業的強大浪潮,從現在起,打造小老板將成為各級政府的重頭戲。
創業,當老板,對剛跨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來說,似乎很難,對下崗職工來說,就更難,因為,他們不知道兩手空空,怎樣創業?沒錢,怎麼做老板?
成功的老板們在談到他們剛開始創業時,多數都是兩手空空,都是從白手創業開始的,但是要想知道這些老板們創業成功的全部秘密,是非常艱難的事,除非你是他們的家族成員或者合作夥伴。因為老板們最不情願做的兩件事:一是把金錢分給別人;二是把致富的全部秘密告訴別人。
我是一個市政府的下海幹部,在機關工作了十幾年,原來在政府擔任財貿、政法市長的秘書兼外事僑辦主任,盡管我幹得還不錯,但我不習慣機關那種“一張報紙,一杯茶”的生活,我覺得這樣時間呆長了會消磨人的意誌,我覺得機關不適合我的成長,我要換過一種活法,我想按照自己的意誌,真正體現一下自己的能力和本事。
由於工作關係,我接觸了許多企業老板和領導,平時我也喜歡讀一些企業家和名人的傳記,喜歡研究他們成功的方法,我羨慕當老板,我總想躍躍欲試,總想幹幹企業。這種思想,一直考慮了好多年。1992年,在鄧小平南巡,幹部下海的熱潮中,我終於跳進了商海。
我下海的時候,第一個碰到的嚴峻問題是:沒有經驗,沒有資金,出來以後第一步該怎樣走?我深知,光有一股熱情是不夠的,光靠蠻勁是不行的,一定要靠頭腦去闖世界,要善於把自己的知識,自己的智慧化為金錢,不然你就會觸礁,就會被“大海”淹死,或者被海水嗆得馬上就會上岸。
我當時承包了一家國有賓館和兩個旅館,總共有150多名職工,企業的經營狀況,設備條件都不太好。開始是三個老板邀我一起合夥承包,他們讓我當總經理,他們在後麵出錢讓我支撐。後來那三個老板七算八算,認為這樣的條件幹下去,賺不到錢就都不幹了。但我通過這次接觸,了解了這個賓館的狀況,認為隻要揚長避短,好好經營還是有希望的。於是我決定一個人承包。我借了朋友的幾個存折作為押金押在主管部門,湊了1000塊準備第二天買菜的錢,憑著一種膽量就這樣承包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