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誌存高遠,前途無量(1 / 3)

——成功首先需要設置遠大的目標

奧運冠軍的風采

驚人的一躍始於遠大的目標

打破奧運會上的世界紀錄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如果是跳遠項目,一次可能隻能夠提高幾厘米。傑西·歐文斯在1935年跳出了8、13米的成績。此紀錄保持了25年都無人突破,直到1960年此紀錄才被美國運動員拉爾夫·波士頓與蘇聯運動員伊戈爾·特爾打破或持平,然而也隻超了21、59厘米。在墨西哥奧運會前,波士頓與特爾共同以8、34米的成績保持著世界紀錄。

冠軍小傳

鮑勃·比蒙,男,1946年出生,美國黑人跳遠運動員。曾在第19屆奧運會上創造了男子跳遠8、90米的成績,比原來的世界紀錄提高了55厘米。比蒙創造的這個奇跡被譽為“提前跳入了21世紀”。

然而,1968年的墨西哥奧運會上,美國傑出的跳遠運動員鮑勃·比蒙。在僅僅6秒鍾內將自己的名字寫入世界紀錄長達23年之久。

他的成績是8、90米,一下子超過了世界紀錄56厘米,這一成績令人難以置信,他跨過了前人未能躍過的障礙。

鮑勃·比蒙1946年出生於紐約。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死於肺結核,這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彌補的缺憾。在他居住的地區,青年人要麼犯罪,要麼學體育。在采訪中,他對記者說:“我的中學是一片叢林。你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準備好打仗或者是準備好跑。如果你加入了一個社會團夥,要麼離開時受傷,要麼下半輩子陷入麻煩。如果你不屬於任何一派,你就可能每天被毆打。因此,我開始決心尋找到一個人生的目標,一個能改變自己現狀的目標。於是我全身心地投入籃球運動,我感覺這能使我免受毆打。在紐約,籃球很重要。如果你打得好,所有人都會尊重你。沒有人會傷害你那用來投球的眼睛和手臂。”

身高1、9米、身材細長、彈跳力驚人的比蒙,是一個自然條件非常好的籃球運動員。然而有人卻鼓勵他從事田徑項目。於是,他聽從建議調整了自己奮鬥目標,在埃帕索的得克薩斯大學讀書時,他參加了校田徑隊。在那兒,他著眼於提高速度並完善羅伯特·勒讓德爾大約40年前喜歡采用的技巧。使用此種技巧的運動員跳遠時很像在空中走路。

比蒙憑借23個賽場22名冠軍的良好成績,於1968年參加了墨西哥奧運會。他是此次賽事中僅次於波士頓的美國第二號選手。波士頓早在1960年在羅馬奧運會便獲得了一枚金牌,1964年又在東京僅次於英國選手林恩·戴維斯獲得銀牌。在比蒙由於拒絕與摩門大學比賽以反抗摩門教的種族歧視政策,被得克薩斯大學校隊開除,在沒有一個教練肯教他的情況下,波士頓以一種非正式的方式充當了比蒙的教練。因為這兩個人不僅僅是比賽對手,還是好朋友。可以說,在墨西哥如果沒有波士頓,比蒙也不大可能闖入決賽。

比蒙在資格賽中表現極差。他不能使自己的助跑保持穩定,在前兩跳中犯規了。如果再犯規一次,他就將被逐出比賽。在比蒙最後一跳前,波士頓告訴了他一條珍貴得無價的建議。比蒙說:“拉爾夫·波士頓告訴我‘鮑勃,如果你離開犯規線後一英尺,就不會犯規了。’我接受了他的建議,並獲得了決賽資格。”

在決賽中,比蒙遇到了強大的對手,包括來自東京奧運會的金牌得主戴維斯及世界紀錄共同保持者波士頓和特爾。比賽的前一天晚上,比蒙還在為自己失去了得克薩斯州大學獎學金的問題而煩惱,他發現自己的腦子一片混亂。他說:“一切都不對,我去了城鎮,喝了一小杯龍舌蘭酒,才放鬆了下來,睡了個好覺。”

比蒙是17個選手中第四個出場的。那是個陰天。前3名運動員都犯規了。當比蒙等待開始助跑時,他不斷地對自己說“不能犯規,不能犯規”。

然後他開始比賽。他減慢了速度,伸展最後一步助跑,然後躍入墨西哥稀薄的空氣中。他跳遠的過程中達到的最高度為6英尺。他到達地麵時,整個人幾乎在坑外。事實上,這種由他創造的助跑方式,以及他所采用的在空中行走的技術將他自己扔出了沙坑外。

“他剛剛跳出了沙坑!”一名電視評論員驚奇地說道,他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比蒙高興地四處跑,等待測量結果。“我知道我這次跳得很精彩,我知道這比世界紀錄遠。我聽到一些人說8、9米一類的話。在美國以外,一切都以米計算,因此我不太確定我到底跳了多遠。然後拉爾夫·波士頓走過來說:‘鮑勃,我覺得有29英尺多。’這個數字幾乎高出世界紀錄2英尺。”

電子顯示板上閃出了8、90米。後來,又播出換算結果29英尺2、25英寸。到那時,比蒙的偉大成績才震驚了美國。他的腿一軟,倒在了地上。醫生後來診斷這是由於興奮導致的。一直被認為非常有希望奪冠的波士頓支撐著他,直到他不再頭暈。

參加比賽的其他對手非常吃驚。特爾說:“和比蒙比起來,我們就像孩子。”

心灰意冷的戴維斯對波士頓說:“我堅持不下去了。結果怎樣?我們看上去都那麼傻。”然後,這個威爾士人轉向比蒙說:“你破壞了這次比賽。”

波士頓、特爾和戴維斯對比蒙的這次跳遠感到非常驚奇,以至於他們幾乎不能達到最佳狀態,結果隻分別獲得了第三、第四和第九。銀牌由民主德國的克勞斯摘走。

當比蒙恢複鎮靜之後,他向記者講述了那次偉大的跳躍:“在最後一步助跑的時候,我減慢了速度。這就是秘密所在。在跳躍過程中,我的腦子一片空白。在跳過這麼多次後,跳遠好像變成自動的事情了。我像所有人一樣對比賽結果吃驚。”但是後來,當他走上領獎台領取金牌時,他在想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我的下一個目標是多少?”22歲的時候,他已經到達了事業的頂峰,他擔心會變成虎頭蛇尾。

一些觀察家將比蒙的這一跳看成是曆史上最偉大的體育成就之一。

比蒙在打破了世界紀錄後,將這一世界紀錄保持了23年。直到1991年在東京的世錦賽上,才由美國的邁克·鮑威爾以8、95米的成績打破了由比蒙創造的前世界紀錄。

當比蒙對鮑威爾送去自己的祝賀時,鮑威爾這樣回答:“謝謝你。因為,一直以來,你就是我要追趕和希望超越的目標。”

奧運冠軍的人生啟迪

1、目標是引導人生成功的航標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施展得越好,他自身的潛能就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人之偉大或渺小都決定於誌向和理想。堅強的毅力隻為偉大的目標而產生。

每個奧運冠軍都有自己的奮鬥目標,也都非常重視目標的激勵作用。他們的成功經曆驗證了這樣一個人生道理: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製定遠大的目標。

堅韌不拔地為自己的遠大目標而奮鬥,是每個奧遠冠軍特有的氣質。一直以來人們把這種精神稱之為“氣”

,沒有“氣”,就不能成功。

奧運冠軍告訴您尚未實現的崇高目標比已經達到的更可貴。

在激勵人們追求成功人生時,很多奧運金牌獲得者常常引用這樣一段話來激勵自己去實現遠大的目標:去追求吧,這樣做了將有所收獲。去探索吧,這樣做了將有所發現。凡追求者得,凡探索者獲。

確實如此。對奮發的人來說,人生的遠大目標是一隻號角;對迷惘的人來說,人生的遠大目標是一聲呼喚;對幸福的人來說,人生的遠大目標是一樽美酒;對痛苦的人來說,人生的遠大目標是一爐炭火;對勤奮的人來說,人生的遠大目標是一掛征帆!奧遠冠軍吳小旋就用自己的經曆證明了這個道理。

1984年在洛杉磯奧運會奪冠軍時,吳小旋27歲。這個生長在杭州的江南姑娘身材纖細,體重不過百斤,1、53米的身高更不像是舞刀弄槍馳騁賽場的猛將。

吳小旋接觸射擊是在剛上中學時。1973年春天,剛上初中一年級的吳小旋被鄰家大哥杭州市的射擊運動員帶到了杭州古蕩灣射擊場。鄰家的大哥向教練推薦吳小旋並要來了小口徑步槍和子彈,讓她試了幾發。從未見過打槍的吳小旋表現出了優良射擊的潛質,居然大都中靶了。吳小旋從此對射擊產生了躍躍欲試的興趣,她開始參加業餘訓練。同年8月,她被選進杭州射擊隊。1974年4月,吳小旋又進入了浙江省射擊隊。

剛剛進入省射擊隊的吳小旋,人小誌大,她在自己的心中立下了這樣遠大而宏偉的目標:成為世界冠軍和奧運冠軍。

這樣的人生目標不斷地激勵著吳小旋,使她始終擁有強大的動力。每次訓練她都十分刻苦,遇到挫折也從不氣餒。

吳小旋的嶄露頭角是在1979年的第四屆全運會上,她以386環的成績打破了女子氣步槍384環的全國紀錄。第二年在亞洲射擊錦標賽上,她又獲該項目冠軍。1982年11月25日,在印度舉行的第九屆亞運會上,傳來了“姑娘戰勝了男子漢”的奇特消息:就是這個中國的吳小旋,參加了亞運會男子氣步槍60發的立射比賽,在亞洲11個國家和地區的38名運動員參加的這個項目中,她戰勝眾多男子漢,以584環總成績獲得冠軍,而且她的這個個人成績居然成了男子氣步槍的亞運會紀錄。她還與女隊友龐立勤、男選手汪少蛟和張克忠四人,以2289環的總成績,一舉超過亞軍34環,贏得了亞運會這個項目的團體冠軍。同一年,她還榮獲世界女子氣步槍錦標賽的亞軍。

冠軍小傳

吳小旋,女,1958年出生,中國女子射擊運動員。曾獲第四屆亞洲錦標賽男子氣步槍冠軍,第九屆亞運會女子氣步槍冠軍,並在第23屆奧運會上獲女子小口徑步槍3×20項目冠軍。是中國奧運史上第一個獲得金牌的女運動員。

雖然獲得了這樣的良好成績,但吳小旋並不滿足,因為這離她心中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她絲毫沒有怠懈,而是緊盯著世界冠軍的目標更加努力地刻苦訓練。

終於,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的時刻到了。在洛杉磯奧運會射擊場,中國選手的槍聲最響亮,世界為之震動。西方大國曾把舊中國體育畫成“鴨蛋冠軍”,把女性畫成毛驢上的“小腳婦人”,吳小旋用響亮的槍聲和閃光的金牌,慨然撕下了這民族恥辱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