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從《通向21世紀的個人護照》說起(1 / 1)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曾經最熱銷的一本書,就是1997年8月,由上海三聯書店組織翻譯出版的《學習的革命》一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新西蘭的戈登·德萊頓與美國的珍妮特·沃斯。此書的副標題是《通向21世紀的個人護照》。這本書僅在最初發行的40天中,就批發和零售出287萬冊,另外還有4000份預訂書的訂單,使其迅速登上了“97暢銷書排行榜”。負責組織該書出版宣傳的科利華軟件集團,

曾經製定了發行1000萬冊的目標規劃。

1998年12月8日,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著名導演謝晉向全國的學生家長朋友們推薦《學習的革命》一書。他說,“讀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改變孩子們的一生。”筆者非常欣賞這本書,完全讚同謝晉的說法,而且自己也從這本書中受益匪淺。然而,就從這時起,筆者開始思考和研究另一個更為關鍵的問題:當今世界和中國,需要學習的革命,但更需要思維的革命,特別是中國人更迫切需要思維的革命。如果說,《學習的革命》一書,是“通向21世紀的個人護照”,“可以幫助我們改變孩子們的一生”的話,而《思維的革命——走進創新思維的自由王國》一書所提出和研究的創新思維,則是“幫助人們打開創新思維自由王國大門的一串金鑰匙”,可以幫助我們再造華夏大地的東方盛世,從根本上改變中華民族的曆史命運。

筆者一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教學研究和高等學校的領導工作,知道《思維的革命——走進創新思維的自由王國》這個選題的巨大社會分量,也知道選擇這個研究課題的巨大理論難度。也許是國家給予筆者“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這個社會科學的最高榮譽稱號,給了本人壓力、動力、責任和自信。從1997年開始至今,筆者用了整整七年時間,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在研究中創新,在創新中研究。最後,終於出版了這本《思維的革命——走進創新思維的自由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