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開發現在(1 / 3)

創造未來我們差不多到達終點了。前此你已詳細觀察過自己,也深深思考過工作環境:你有了未來的遠景藍圖及計劃,現在,這個最後步驟是要想想,你如何開發目前的工作角色。

工作的種類多,變化也多;每一個職業角色都提供個人一些滿足和學習的機會,同時也貢獻別人。

我相信集中心神於現在最重要。有幾位白領警告說不要過度強調未來的危險。其中一位這樣說:“今天是你此後生涯的頭一天,我們每天都要問:如何從今天的行動中充分獲益?這是進步的方法。”

凡是對目前事業進展感覺滿意的人,都是十分留意目前的人,這一點極堪玩味。這些人會想一下未來可能的樣子,然後便卷起袖子埋頭做當前的工作。黃小姐即明白地表示,先掌握現在才能抓住未來。她說:“我看很多耀眼的年輕人,滿懷野心,但不求根本,這不是創造事業的辦法。成功者大多是工作表現特佳,而能從經驗中學習的人。”

提姆是極力強調事業人應用心開發每一個工作狀態的幾個人之一;他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我畢業受訓時,做的是繁雜的影印工作,我站在影印機旁,因為認為工作低於我的水平而感到生氣。於是老板過來和我說話,他指出,我的工作效率不好;另外,他還說了些令我永遠忘不了的話:利用每個狀況去學習怎麼做更高水準的事。交談後的那個小時,我效率奇佳,而且學了不少——都是從影印中學的!”

在高要求的工作中可能很難學習,因為保持工作的水準用去太多心神,所以當事人就成了工作本身。金雷對這一點解釋得好:“身為一名電子工程師,我獻出每一分心力去做好我的工作,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我醒來,才發現自己的生活計劃都交給運氣了。”洗澡隻不過是一個文明人的重要表征。所以說,僅僅是不喜歡一個活動並不能使它變成負因素。關於事業的營造也一樣,包先生的話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我初學法律時,很痛恨那些訓練,但現在我反而尊敬那些訓練,因為它們是為法律生涯所提供的卓越且必要的準備。”其實,差不多所有的受訪者都說,他們大多不喜歡初期的訓練,但後來都確認那些訓練極端有用。

正視阻力,克服困難

即使是最嚴苛的情況也未必是負麵的。蕭先生說:“我曾經渡過一段負擔過度的不快時期,雖然那是一段可怕而壓力十足的階段,但是,我現在倒覺得那是一種有用的成長經驗。我當時知道沒有辦法去為小事擔心,所以就學到了不致於身心崩潰的辦法,因而我現在才有能力處理任何迎麵而來的事。”蕭先生學到了在壓力下保持活力的本事,事後並發現這種能力之可貴。所以我們都需要往外伸展,以找出自己最大的極限。

“不喜歡”和“緊張”,在定義來說都不是職業的負麵因素。對職業人而言,職業的負因素是阻礙源動力的滿足、或使能力無法表達的障礙。職業隻有在喪失利益、趣味或發展時,才會變成束縛。

差不多每一項職業都具有負因素。套用某大學浦教授的話:“每項職業都長中有短。”換句話說,所有職業的發展結果都不平均——就如拳擊手的智慧能力不高;教師則不善打鬥。開發了一項才能,你便忽略另一項;專精需付出的代價,往往和所得的益處一樣多。

但工作機構鼓勵專精,因為分工是工業社會的指導方針。公司把工作分門別類,以便發展專精,並漸漸地依賴具有特殊專才的人。人事專家區別了這種關鍵人物後,便“把他們的腳,釘牢在地上”。這樣子,短期內也許適合事業人,使他們受該機構的寵愛與賞識;但是,專門而狹隘的貢獻,是否有長遠的事業利益則值得懷疑。今天的關鍵性工作者,可能變成明天過時的人力資源,隻有求取長時間之後也推銷得出去的專才,才是永久資產。

專業人很少能躲避挫折及專業知識落伍的命運,這也就是機構打算付錢雇人的原因,所以,忍受也是一項必要的屬性。有幾位受訪者說,職業的負因素不該成為憤怒及抱怨的來源,避免這種負麵反應不但可以提升品德,同時也可維護良好的公共形象。誠如人事經理華特所了解的:“有權決定別人命運的人,都喜歡找表現勤快的人,他們對滿腹牢騷的人抱懷疑的態度。我建議每個人好好做他目前的工作,明白地向人證明他的高度績效。這話並不是說,每個都要接受他的命運,大致說來,人如果忍受一切,就不能有大作為,他們應該出聲說”肯定我“且音量要剛好。”

工作中的負經驗,可能導致退化的循環。我們前麵提過席亞這個人動蕩的事業史,她承認:“在我以前的心態裏,工作就像煉獄,我沒有用心好好做;老板見我散散漫漫,想開除我,我的反應很糟,結果事情隻有從很糟變得更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