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2 / 3)

加上鄭氏集團在占城和吳哥王國的行動,也告一段落,這都需要鄭芝龍回去一趟。

而在此之前,鄭芝龍就要在清軍的屁股後頭咬上一口,好向燕京的崇禎帝表功,也好給下做出一交代來。如此配上孔胤植的奏疏,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洗清他身上的汙點。

如是,在滋陽城內“病”了有一陣子的龍虎將軍鄭芝龍醒來了。是的,他已經是龍虎將軍了,戴家集大戰後報捷折子抵到北京城,兵部來人驗證了那些人頭的真實性後,他就又得了五十兩紋銀的賞,驃騎將軍也越過了金吾將軍,一步到位成就了龍虎將軍。

人就如那剛剛結束了冬眠的大熊,鄭芝龍身上此刻洋溢著一股先前所沒有的攻擊性。

“聽聞將軍病愈,未能道賀,恕罪恕罪。”

“總製大人笑了,這點事何勞大人掛心,裏麵請。”

曹變蛟、王廷臣、劉肇基三人麵無表情的看著洪承疇與鄭芝龍在門庭處客套,自覺的自己在看戲。

誰不知道鄭芝龍的有病和病愈是怎麼回事?劉肇基引兵來到兗州這麼些日子,這都還是他第一次近距離的觀察鄭芝龍。

對於他的邀請,錯不是見鄭軍真的拿到了那麼多韃子的人頭,他都不稀罕來。

但進了大堂後,劉肇基的臉色猛地肅然起來。就見那大堂左右懸掛著一副齊魯地輿圖,從濟寧州到張秋鎮,全都用紅色標記出來,尤其是張秋鎮的位置,被一個刀劍交叉的符號給徹底印蓋著。

“洪總製,三位將軍,咱們閑話少敘,廢話少談,直入正題。這韃子眼見就要北歸了,諸位勞師動眾半載光景,卻寸功未立。待到韃子北去關外之後,朝廷清算功過,諸位就半點不擔憂麼?一官此番請諸位前來,不是為別的,就是想要在韃子撤退路上咬他們一口。一是立下些功勞,叫吳昌時之輩閉上嘴巴;二就是給韃子一點厲害瞧瞧,叫他們休以為我中原無人。”鄭芝龍這話的有些粗糙,但意思很明了。

洪承疇等都是臉色一變,鄭芝龍的這些話可進了他們心底了。可是……,“就在張秋鎮?”

“也隻有張秋鎮。”

“這話怎麼?”洪承疇等人盡都不解道。

身為大軍督師,洪承疇更想打一勝仗,好在皇帝麵前討個好來,不然,事後清算,他都要官帽不保。

“因為大清河和灉(yng)水。”

鄭芝龍所指的張秋鎮,別看隻是一個鎮,可非同一般。鎮城有九門九關廂,七十二條街,八十二巷,僅寺、廟、觀、祠就達四十餘處。大運河穿鎮而過,大清河自西向東流,張秋鎮正落在那十字交叉口上,是以為水陸衝要,素有“南有蘇杭,北有臨張”之稱(臨—臨清,張—張秋)。

繁盛之時,航桅林擁,商賈雲集,非三縣(指陽穀、東阿、壽張下同)城市所能及。

可鄭芝龍看重張秋鎮不是因為它如此的繁華,再繁華的地方,被韃子糟蹋之後也會變得殘垣斷壁的。

鄭芝龍之所以盯上張秋鎮,是因為這個地方那獨特的地勢。

“據鄭某所知,這張秋鎮以南大清河上的清水石橋可沒有守破壞。”清軍從東昌府向南殺來的時候,早已經是冬季。運河也好,清水河也好,冰層積厚,行人過馬毫無障礙,敗退的明軍也好,趕來的韃子也好,都沒有生出破壞石橋的念頭。

“然今日不比往時,時間已入三月,冰層正在變薄,再等些日子,那大運河上都難行人走馬,更不須大清河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