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打動陌生人之心的訣竅(1 / 3)

今天,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員流動越來越頻繁,人際交往越來越廣泛,和陌生人接觸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如何恰當地與陌生人打交道,是每個現代人都應該了解和掌握的一項技能,擁有了這項技能,才有助於我們在社會中如魚得水,迅速打開局麵。

打動陌生人之心的交往技巧有很多,比如: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讓對方欣賞你;用心記住對方的名字,使別人感謝你;主動出擊,讓對方對你產生好感等等。此外還有一些小技巧,如穿醒目動人的服飾,善於找共同話題,製造雙方接近的機會等等。總之,實踐才能出真知,隻要和陌生人接觸多了,自然能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交際方法。但要注意,在麵對陌生人時切不可像在朋友麵前那樣毫無顧忌,隨心所欲,因為陌生人畢竟是陌生人。

1.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用心記住對方的名字

3.用好口才創造最佳交流效果

4.主動出擊和陌生人交談

5.讓陌生人見麵就能記住你

6.與陌生人交談時應注意些什麼

7.與陌生人交往的特別招法

1.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打開交往大門的一把無形的鑰匙,可以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交往中,怎樣才能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做起。

(1)注意儀表在公眾場合人們總是趨近衣著整潔、儀表大方的人。沒有人願意同一個不修邊幅、肮髒邋遢的人在一起。

人的衣著服飾同一個人的地位、身份和修養連在一起。為獲得良好的初次印象,穿著上一定要注意身份和場合。一個電影明星打扮得妖豔一點,人們會覺得比較正常,但一個中小學教師塗脂抹粉、穿著妖豔就會被認為不合身份了。因此,我們平時要注意穿著得體、整潔,盡力為自己給人的第一印象加分。

(2)注意臉部表情與人交談麵帶笑容、聽人說話時表現出專注神情的人一般都是人際關係很好的人。表情不僅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和修養,還可以彌補自身的一些先天不足,也可以掩蓋自己的一些缺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交往中,眼睛被對方注視得最多。

處世專家提醒您:在第一次與人見麵時要善於有效地運用自己的視線,眼睛可以直視對方,但不要引起對方的不愉快。

(3)注意談吐說話的速度、聲音大小、音質和口齒清晰度等特點,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和說話方式、說話內容同等重要。

要使別人對自己的聲音有好的感覺,應當注意四個方麵。一是要根據房間大小、聽眾人數、噪聲量、說話內容以及本人的情緒來決定自己的說話速度,同時要學會停頓。二是要能控製聲音的大小,保證自己的音量既能強調重點,又能讓對方了解談話的內容。三是要消除破壞音質的因素,讓自己的音質成為對方注意的因素。四是要咬字吐句清晰,首先讓對方容易聽懂。

在談話的過程中要注意使用準確而又得體的稱呼,而且對方也很願意接受這種稱呼。在表述上,委婉是一種很恰當的方式,含蓄也是有修養的表現,這些都能給對方一種受尊重的感覺。此外,說話幽默風趣也非常重要。

(4)注意傾聽“聽”也是一門藝術。聽人講話要像自己講話一樣,保持飽滿的情緒,用心地理解對方講話的內容,即使你已經聽懂了對方的意思,也應出於禮貌耐心地聽下去,要善於做一個謙虛的聽眾。同時,不要邊聽人家講話,邊做與談話無關的事,這是對他人的不友好表現。

(5)注意行為舉止行為動作是一個人內在氣質、修養的表現。男子的舉止講究瀟灑、剛強,女子的舉止要注意優美、含蓄。

要講究自己的站立和坐的姿勢、走路方式以及一些習慣性動作。身體接觸也是溝通的重要手段,見麵時有分寸地握手,既得體,又表現了熱情、開朗的性格,對於建立第一印象是非常有利的。初次相識,斜坐在椅子上顯得缺乏修養,行為隨便;遠離他人講話表示與人有心理距離,不接納他人;目光遊離則表明不把他人放在心上。

在交往中,一個善於修飾自己的言談舉止的人,會贏得很多人的好感。

(6)從幫助他人開始幫助是廣義的,既包括情感上的支持,如對於痛苦的分擔,觀點的讚同,建設性的建議,也包括物質的支持,如解決困難等。以幫助和相互幫助開端的人際關係,不僅良好的第一印象確立起來比較容易,而且心理距離可以迅速縮短,使親密的關係很快建立起來。如當他人有難之時,我們能及時給以幫助,使其遠離危難,對方一定會對我們有很高的接納性,從而在短時間內建立起比較親密的關係。幫助他人不一定非要對方遇到重大困難時,它可以體現在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上,如熱情地給陌生人指路,在公共汽車上給人讓座,他人拎不動東西你過去幫個手……通過幫助他人,你可以獲得許多朋友和快樂。

(7)接納他人雖然交友要有選擇,但在沒有了解對方之前,不要首先就全部否定,這會使你失去很多真正的朋友。實際上,根據人際交往的交互原則,你不信任別人,別人也就不會信任你;相反,你以坦誠友好的方式待人,對方也往往會以同樣的方式待你。畢竟,在這個世界上,絕對的壞人是極少極少的。

2.用心記住對方的名字

記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輕易就叫出來,等於給予別人一個巧妙而有效的讚美。

一位著名的推銷員拜訪了一個名字非常難念的顧客。

他叫尼古得·瑪斯帕·帕都拉斯。別人都隻叫他“尼克”。

這位推銷員在拜訪他之前,特別用心念了幾遍他的名字。

當這位推銷員用全名稱呼他:“早安,尼古得·瑪斯帕·帕都拉斯先生”時,他呆住了。過了幾分鍾,他都沒有答話。最後,眼淚滾下他的雙頰,他說:“先生,我在這個國家十五年了,從沒有一個人會試著用我真正的名字來稱呼我。”

多數人不記得別人的名字,隻因為不肯花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去專心地、重複地無聲地將它耕植在他們的心中。

吉姆·法利從來沒上過中學,可到他46歲時卻獲得了學位,成了國家民主委員會主席和美國郵電部長。

有人跟法利談話時,問他成功的秘訣。他說:“我能記住人的姓名。”

這是真的。這種能力幫助法利把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弄進白宮。

在吉姆·法利擔任石膏康采恩董事長的年代裏,他給自己規定必須記住與之打交道的人的名字。非常簡單,無論跟誰認識,他都要弄清這人的全名,詢問有關他家庭、職業和他的政治觀點。法利把所有這些情況都裝在腦子裏,當下次再遇到這個人時,甚至過了一年,他都能拍著這個人的肩膀,問他家庭和孩子的情況。競選前幾個月,當時羅斯福是美國總統候選人,吉姆·法利一天內寫了幾百封信,發往西部和西北各州為羅斯福拉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