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女學士當“豬倌”付賀慶大學學的專業是法律,現在卻養起了野豬。如今她不僅個人年收入幾十萬元,還帶動了附近的鄉親們都來養野豬。
求職碰壁,女大學生回鄉養豬
26歲的付賀慶,家住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巴彥鄉,兩年前畢業於內蒙古大學法律係。大四下學期,在一次人才交流會上,她發現自己喜歡的崗位都有研究生學曆的門檻,於是動搖了找一份專業對口工作的希望。畢業後回到家鄉,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在網上看到關於大學畢業生回家鄉飼養生豬的報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老板,僅用3年,年收入就逾百萬元,還推動了家鄉的經濟發展。她開始思索家鄉的環境適合養殖什麼?
一次去朋友家做客,她看到朋友從廣州帶回來的一份報紙,上麵有一條養殖野豬的消息。她仔細閱讀後,認為養殖野豬正是自己一直在找尋的事業,於是開始上網查找養殖野豬的信息,並向周圍的老一輩人請教後,得出當地適合養野豬的結論。但她的父母認為,養殖野豬先期投入大、風險高,萬一出現問題半途而廢的話,除了經濟上的損失外,最擔心的是付賀慶精神上一蹶不振。
“他們實際上是麵子上過不去。”付賀慶道出了他們反對的根本原因。她覺得隻有成功了,別人才會停止對自己的非議。於是,性格倔強的付賀慶下決心一定要做出個樣子來。
一敲鑼,野豬就自動回家
想到自己沒什麼經驗,能力也有限,付賀慶就想找一個能幫助自己的合夥人。她認為叔叔王國文是個有能力、能幹事的人,而且對養殖家禽、家畜也比較在行,自然成了首選。
王國文看中了她幹事業的信心和魄力,不遺餘力的幫助她。2005年10月,王國文通過黑龍江的朋友,幫付賀慶買進11頭野豬。
開始她把野豬養在自家的院子裏,但野豬野性難馴,經常撞柵欄。1.3米高的院牆根本無法阻擋它們,有時看管不好,就跑出去了。一天正下著雨,鄰居跑來說她的野豬跑出去糟蹋莊稼了,付賀慶在地裏花個1個多小時和野豬鬥智鬥勇,費了好大勁兒才用玉米粒把野豬“騙”回來。
“借鑒養家豬的經驗,喂食的時候我們會敲銅鑼,野豬隻有在這個時候最聽話,統一‘聽指揮’來吃食。”付賀慶說,“這樣做是為了以後散養的時候好管理。”
一個月後,她承包了距鄉裏5公裏遠、麵積達4平方公裏的一片山地做養豬場。雖然在家飼養的一個月中,野豬已經養成了聽到鑼聲就統一集合的好習慣,但散養更會亂跑。所以不管刮風下雨,她每天都要去照看。從早到晚,山裏一個人也沒有,付賀慶心裏真的有些害怕。
如今,野豬終於認家了,有的野豬即使跑出去好幾裏遠,隻要一敲鑼就會自己回來。
自學養豬新法,帶動鄉親加入
付賀慶的養殖知識和技術完全是靠自學得來的,比如查閱養殖野豬的書籍,上網查找資料等。在一期“農廣天地”的電視節目中,她了解到,純野豬不好養,成活率低,肉質也不好,而二代野豬可以克服這些問題。隨後她又研究雜交,實踐證明純野豬和圈養的野豬交配,產下的二代野豬特別好養。她說:“也許是上天眷顧,到現在還沒有發現有一頭生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