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她曾是中考失利的“技校生”這些天,各地陸續公布高考、中考分數線並逐步展開招生錄取工作。每到這一階段,苗儉就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15年前中考失利的經曆。“落榜生不等於沒前途,藍領也可以有出息。”她說。

2007年5月被授予“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技師”稱號的苗儉剛滿30歲。她24歲成為技師,27歲破格成為銑工、數控工“雙料高級技師”,近年來先後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標兵、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作為上海航天局第804研究所的銑工、數控工,12年來,她從事航天領域關鍵部件的加工工作,完成了大量“不可能的任務”,為我國重點型號產品的研製生產作出貢獻。

1992年夏天,苗儉因幾分之差與重點高中失之交臂。當時考不上重點中學就得“滑落”到技校,而苗儉的理想是念重點高中進名牌大學,讀技校讓好強的她感到失落。

更讓她難以承受的是,技校生的代名詞就是“三等生”。“學生不願考,家長不讓去。”苗儉回憶說。盡管父母沒有給她壓力,但親朋好友不經意間表達出的對技術工人行當的看法卻聲聲入耳:“技工是藍領,‘車鉗刨’是底層。”一連幾天,每到夜深,輾轉難眠的苗儉,臉頰常常滑下傷心的眼淚。

幸運的是,苗儉進入技校後,思想發生了轉變。技校的課程與初中不同,需要動手做實驗,還要接觸各類製圖、各式量具。這些新鮮事頓時吸引了苗儉,也漸漸卸下了她心頭的包袱。一年學銑工,一年學車工,第三年經過考核,苗儉在200名車工、銑工中脫穎而出,進入了隻招收12人的數控機床班。

1995年,苗儉被分配到上海航天局第804研究所當銑工。這時又有人議論:一個女孩子成天與油漬和機器打交道,恐怕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了。然而在車間裏,苗儉看到老工人鬼斧神工般將一件件毛坯變為一個個精密複雜的航天零部件,聽到老工人似有所指的話語——“世界上隻有沒出息的人,沒有沒出息的工作。再完美的設計,也需要技術工人才能加工成產品。別人加工不了,你能夠做出來、做得好,你就是頂呱呱的人才。”

潛心就能傾力。理清了心緒的苗儉從此向老工人虛心求教,用心觀察,潛心揣摩。在工作一年後,苗儉為了充實理論知識,參加了數控機床大專班學習。每逢雙休日,她清晨5點多就趕往學校,一路貫穿上海的東北角至西南角。四年堅持下來,苗儉相繼拿到了數控高級工、銑工高級技師的資格證書和數控應用技術的大專文憑。去年,她更上一層樓,成為同濟大學機械專業的在職本科生。

幾年來,她為研究所攻克了大量技術難關:自行設計工裝,使國家航天重點工程某型號重要部件的產品合格率從10%提高到100%;采用多個軟件計算,解決了國家航天“高新工程”中大型件的高精度加工難題;提出“多刀具分段加工”方法,並結合多個軟件編製出高效的加工程序,使模胎曲麵的精度達到了同行業加工的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