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2)

從不浪費時間的人,沒有工夫抱怨時間不夠。——傑弗遜

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海倫·凱勒

普通人隻想到如何度過時間,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叔本華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是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赫胥黎

大凡有傑出成就的偉人,無不珍惜時間,無不善於管理時間。“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早已深人人心,而對於處在職場中的你來講,做好時間管理不僅意味著豐厚的經濟利益,更能讓你的事業突飛猛進。魯迅先生說:“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隻留下一片悔恨”。高效利用時間是你晉升的階梯。如今社會的工作節奏越來越快,時間就是金錢。能不能高效利用時間不僅成了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也是上班族能否做出突出成績、得到晉升的重要因素。“時間就是金錢”的經濟觀念早在中世紀後期意大利商人中就產生了。中國古人也說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要比金錢寶貴得多。把時間看作金錢是積極的和實際的,因為金錢是度量價值的尺度,如果你把時間看得比金錢更寶貴,那你會更加珍惜時間。你會節省金錢,能進行合理的投資。其實,你更應該珍惜時間,為了取得更大的成績,應有更多的時間投入。時間管理被認為是個人問題,個人應自己去進行時間管理,自己去發展時間管理技能。現在,你必須給予時間管理以應有的重視,時間管理的重要性至少等同時間。

貝內特的著作《阿諾德小時》曾經在美國再版過幾次。盡管貝內特在書中講的是一名每天要乘車到倫敦工作的秘書是如何選擇恰當的時間管理方法,尋求足夠的時間來閱讀書報的,然而,這一方法卻被許多珍惜時間的人看成是一種稀缺資源,是能夠轉換為金錢、職位的。在實際工作中,浪費時間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辦事拖拉、會議冗長、不速之客闖入,電話幹擾、不考慮輕重緩急、憑記憶辦事、上班聊天等等。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王亞南小時候就胸有大誌,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了,便立刻下床,伏案苦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

如果問很多人:“你很忙嗎?”得到的答案是驚人地一致:“忙”。而且大多數人是有氣無力地回答。這是一個異常忙碌的社會,每個人都非常忙碌。其實,這背後有三種忙碌:其一,這些人常常感覺被近乎瘋狂的時間表逼瘋,但還沒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其二,已經學會應對與取舍;第三種則是假裝出來的忙碌,因為他們幾乎已經把忙與成功、閑和失敗聯係到一起了。“你很忙嗎?”經常被當作寒暄的話,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需要重視它背後的“時間管理”。很多時候,時間管理不是被視為一種初級技能,就是被歸入到勵誌的範疇,認為主要是精神因素在起作用。正如你在每天的工作中所感受到的,有效的時間管理是你最缺少的東西之一,缺少它的原因不是因為缺乏時間管理工具,而是你沒有真正重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