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江南小城,漣漪般的初始(1 / 2)

江南的風,總是來得淡而典雅,它牽動著每個生命的呼吸,在這般祥和寧靜的空間裏,日出日落都顯得是生命的節奏,這個城鎮一如她的名字一樣----瓣花城,在優雅的吐放著。

瓣花城,想必追溯它的起源也是有一段故事的,但筆者待日後贅述。這個小城裏最大的特色就是那些學校了,a小b小c小,一中二中三中,重高普高職高,鱗次櫛比,就像一排排地標式建築。蘇以南曾對女兒笑稱:“說不定此城會以教育界楷模而被收進博物館。”當然該城的“獨裁者”方銘瑄就是以文明之城來打造它的。

蘇以南在瓣花城一所重高任職,由於出生於書香世家,自然生得一副書生氣質。由於工作他大部分都是一身正裝,一絲不苟,從頭到腳,一派肅穆。不過七十年代的書香少爺的一副溫潤如玉的臉龐依舊光鮮亮麗的很。在蘇洛很小的時候,他就一本正經的告訴她:“女孩子以後在學校裏,理性的思考比文人騷客的詩詞歌賦要有價值的多。”當然蘇洛基本上當作父親一次茶餘飯後的例行感慨,聽完便自個兒琢磨著小女生的玩意兒了。

相比之下,蘇洛的母親淩子然就雷厲風行的多。這正應了數學關係中的一種法則,互補。蘇以南和淩子然,一個以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昭世,一個以幹練成熟說一不二的職場女性出場。他們的結合,便有了蘇洛這麼個矛盾的結合體。

如果就這樣一直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或許蘇洛會順理成章的成為父母的期待藝術品。蘇洛總是這樣想著。可是事實證明,即使是有著均為上級職業的父母,生活過得也未必順暢,她的童年以及成年之前的那段記憶穩穩當當的定格在奶奶的圈子裏。

蘇以南和淩子然各自為自己的工作獻身,就把小蘇洛送到了不遠的奶奶家。用他們的話說:“爸媽的年紀都還不大,蘇洛這孩子乖,隻要像教育蘇以南那樣教育蘇洛就可以了,不必為此勞煩保姆。

當時淩子然把孩子領到婆婆手裏時,那孩子倒也沒有掙紮反而出奇的平靜,見著奶奶就走了過去,到沒有出現電視劇裏那些呼天搶地的催淚場麵反而笑嘻嘻的擺著小手:“媽媽,再見。”這讓蘇以南淩子然麵麵相覷。

孩子終歸是孩子,小小的堅強是有期限的。當靠在奶奶的懷裏目送著蘇以南淩子然漸行漸遠的背影最終定格為一點最終消失在視線中時,那憋了好久的堅強終於“噌”的一下瓦解,眼淚呼啦啦的就奪眶而出了,喊著爸爸叫著媽媽。這場麵要不是金曉曼這一教子老手,非得失控不可。

蘇城威當時不過六十來歲,男人嘛,煩的怕的就是孩子的胡攪蠻纏,就自顧自的一聲不吭的回到書房了。

待消停了一會,奶奶就拿了開心果哄她:“吃了開心果就變成小猴子了!”可以承認的是,在當時不過七歲的蘇洛的眼裏,成為小猴子要比眼前的開心果愉快的多。所以她就消停了,隻是為了驗證一下孫悟空是不是真的這樣就會出現。可是後來事實證明那是奶奶在她童年開的一個最沒有科學依據的玩笑。那些漂過記憶的過期了的玩笑裹著歲月的沙土就這樣沉澱在那些時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