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進入了家庭教育非常複雜的時代,社會裏麵有標準,家庭裏麵有標準,而且,這些標準還有可能是錯誤的。”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曾經在一場關於家教的講座中如是說。的確,“家教”已經成為了很多家長朋友們頭疼的話題。什麼樣的孩子才是成功的?怎樣培養出成功的孩子?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認真思考。

對於家教而言,不論哪個國家,都有著深遠的曆史,可以說是古來有之。在我國,“家教”一詞有文字記載的,卻是近代的事情。例如,《紅樓夢》第九二回:“馮紫英道:胡道長我是知道的,但是他家教上也不怎麼樣。”例如《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二回:“宋次安還是我鄉榜同年呢!怎麼沒家教到這步田地。”再例如巴金《家》二五:“你說什麼?你想學倩如?你要人家笑我沒有家教嗎?”

眾所周知,教育不單有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如果把學生素質教育全都寄托在學校教育上麵,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卸家長、社會和自身的責任。在這四類教育中,家庭教育因其最早、最基礎而變得尤為重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基石性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教師,也是終身教師。父母的教學理念、方法、內容不僅直接影響家庭教育的效果,而且還影響著、甚至衝擊著學校教育。

我們知道,教育、婚姻、職業是人生的三大問題。而這三大問題,可以說很大程度上都基於家教,尤其是基於童年時期的家教。人生的童年階段是認知世界的開始,對孩子將來心理的建構起著主體性的作用。童年的壓抑會讓人計較一生,童年的弱點會讓人負累一生;而童年積攢起來的優秀品質,往往會使孩子享受一生。童年的心靈雖然幼小,卻隱藏著各種傾向:勇敢還是怯懦、開放還是保守、有主見還是隨風倒、好惹事還是愛躲事、靦腆怕生還是見麵熟,等等。每一個細小的人格特點,都是一個角度。而這個角度,隨著時間的延伸和外在環境的要求,它也會無限地擴大。因此,這個年齡段,是父母對孩子著手實施家教的最好時機,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有近60%的青少年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智障礙。表現為:逃課厭學、網絡成癮、自閉自虐等問題;80%左右的家庭父母不懂或不完全懂如何正確實施對孩子的家教,甚至感到無策可施和力不從心。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實施家教的正確的方式方法。所以,有智者說:“家教,首先要教育的是父母。”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父母對子女實施家教的時間卻越來越少,而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其實,這些競爭,說白了也代表著家庭與家庭之間的競爭。孩子落後了,就意味著家庭的落後;成功的家教,就是孩子在全麵素質方麵的成功。因此,可以說,家教是比學校教育還要重要的一項教育。隻不過,這種教育是在家庭裏靠父母的言傳身教來實施和完成罷了。

一個人的成長,尤其是一個成功人士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教。有成功的子女,必有偉大的父母。但不管是偉大天才,還是凡夫俗子,來到人世時都是一張白紙;日後是一幅畫還是一首詩,全看父母寫什麼,畫什麼。

家教無小事,家庭教育往往能夠影響子女一生的成長。為此,筆者編寫了這本書,用現今體育、網絡、商業和文化影視界等成功人士的童年家教範例,加之筆者的感悟和點評,意在介紹一些可供借鑒的家教理念和方法。

邵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