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孩子卻被淹死了。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妻子卻不能死而複活。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複活。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隻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是救妻子,還是救孩子?
於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就在我身邊,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遊。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衝走了。”
所謂人生的抉擇,不過如此。
故事二:愛人之心
這是一個發生在英國的真實故事。
有一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並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的底價為八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了十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裏,滿目憂鬱,要不是健康狀況,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天,一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麵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很想買這棟住宅,可我隻有一萬英鎊。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裏,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天天都快快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老人頷首微笑,把住宅以一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有時,隻要擁有一顆愛人之心,就能擁有你想要的。
故事三:經驗
一個博士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工作,成為研究所裏學曆最高的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麵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隻是微微點了點頭,心想,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從水麵上健步如飛地走到對麵上廁所。博士吃驚得眼球都快掉下來了。水上漂?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噌噌噌地從水上漂回來了。
怎麼回事?博士不好意思去問,畢竟自己是個博士生啊!
過了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噌噌噌地漂過水麵,去對麵上廁所。這下博士更是差點兒昏倒,心想:不會吧?難道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過了一會兒,博士也內急了。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麵的廁所需要繞十分鍾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他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裏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麵,我博士生不能過。可是,博士“咚”的一聲栽到了水裏。
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兩位所長相視一笑,說:“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麵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博士啞口無言。
學曆代表過去,隻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型的團隊。
故事四:給予
老木匠準備退休,他跟老板說要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應了。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老木匠的心早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好材料,出的卻是粗活。
房子建好的時候,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
“這是你的房子。”老板說,“是我送給你的禮物。”
老木匠震驚得目瞪口呆,也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敷衍呢?現在,他卻要住在一幢自己粗製濫造的房子裏!
我們又何嚐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時,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