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寬容,消融人際矛盾的一劑良(2)(1 / 3)

請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別人曾經犯下的錯誤,也請用一顆平淡的心去接受一切現實,不要以為嫉妒,以為翻閱過去你就可以獲得你想要的一切。現實中,你想擁有的一切隻有靠自己的努力與真誠才可獲得,才能真正的擁有。在你仇恨與嫉妒他人的同時,其實內心比他人所受的煎熬更加強烈與痛苦。當你學會如何去接受朋友的缺點、如何去吸納朋友的優點時,你已向成功的人際關係邁出了第一步。

以德報怨是一種無上的寬容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是有史以來許多人對對手最容易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了。古往今來,在漫漫的長河中,人類演繹了太多的冤冤相報和世代為仇的曆史悲劇。古希臘與特洛伊進行了長達10年之久的戰爭,雙方元氣大傷,卻僅為爭奪一個女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無休止的流血衝突,雙方“互不相讓”和“睚眥必報”,給中東穩定及世界和平帶來災難性後果。回望曆史,冤冤相報給人類造成太多痛苦和悲劇,留下無數遺恨和災難。

如果人們在麵對仇恨時能夠平和心態,寬以待人,能夠放棄不必要的爭鬥,以德報怨,許多悲劇是可以避免的,你的人際關係可能會呈現一種別樣的美麗。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睿智的偉人。他在與公子糾爭位時曾挨過政敵管仲的一箭,差點要了他的性命。應該說齊桓公與管仲之仇不共戴天。可是,當齊桓公登上國君之位後,卻以政治家的敏銳意識到齊國的發展需要管仲這樣的人才,於是他聽從了師傅鮑叔牙的勸說,以博大的胸襟寬容並重用了管仲。齊桓公以毫無芥蒂的重用回報當年的一箭之仇的義舉,深深地感動了管仲,從此,管仲便盡心效力國事,鞠躬盡瘁,最終助齊桓公富國強兵,成功進行了“尊王攘夷”,率先登上春秋霸主之位,成就了彪炳千秋的偉業。

唐朝大將軍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和抵禦外族入侵中屢立奇功,卻遭到了代崇皇帝身邊的紅人——太監魚朝恩的嫉恨。郭子儀率兵在外征戰,魚朝恩競暗地裏派人挖毀了郭子儀父親的墓穴,拋骨揚灰。郭子儀領兵還朝,眾人無不以為會掀起一場血雨腥風,不料當代宗皇帝忐忑不安地提及此事時,郭子儀伏地大哭,說:“臣將兵日久,不能禁阻軍士們殘人之墓,今日他人挖先臣之墓,這是天譴,不是人患。”家仇的烈焰競被他寬容的淚水熄滅。

郭子儀手握兵權,在朝中日益得到皇帝的信任,魚朝恩擔心早晚會被郭子儀收拾,便想來個先下手為強,在家中擺下“鴻門宴”,然後請郭子儀赴宴。魚朝恩的險惡用心連郭子儀的下屬都看得一清二楚,他們極力勸阻郭子儀不要去。郭子儀淡淡一笑,不以為然,隻便裝輕從,帶上幾個家僮從容赴宴。魚朝恩見了驚訝不已,在得知實情後,陰毒無比的一代奸臣競被感動的號啕大哭,從此以後再不以郭子儀為敵,反而處處維護他。郭子儀以他的寬容感化了一個敵人,掃平了自己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

曆史上還有很多這樣的佳話。秦漢時期,功成名就的韓信沒有殺掉當年讓他受胯下之辱的青年,使這人感激涕零,願意終生為他效勞;i國鼎立時期,孟獲的叛亂嚴重危害了蜀國的穩定,但諸葛亮在討伐南中時,卻對其七擒七縱,最後使桀驁不馴的孟獲心悅誠服,從此效忠蜀漢,聽命於諸葛亮的調遣,成為蜀國鞏固後方的基石……

在人際交往中如何處理矛盾是一門大學問。“冤冤相報何時了”,以德報怨就是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上乘法則。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對於別人的過失,必要的指責無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別人,就會讓世界變得更精彩。

領導者付出一份寬容。會收獲十份忠心

領導者對下屬有沒有寬容之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凝聚力,也決定一個領導者能否得到下屬擁戴乃至忠誠。

春秋時期,楚王請了很多臣子們喝酒吃飯,席間歌舞妙曼,美酒佳肴。同時,楚王還命令他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陣狂風刮來,吹滅了所有的蠟燭,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員乘機揩油,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扯下了他的帽帶,匆匆回到座位上並在楚王耳邊悄聲說:“剛才有人乘機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你趕快叫人點起蠟燭來,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是誰了。”

楚王聽了,連忙命令手下先不要點燃蠟燭,卻大聲向各位臣子說:“我今天晚上,一定要與各位一醉方休,來,大家都把帽子脫了痛快飲一場。”

眾人都沒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後來楚王攻打鄭國,有一健將獨自率領幾百人,為三軍開路,過關斬將,直通鄭國的首都,而此人就是當年揩許姬油的那人。他因楚王施恩於他,而發誓畢生效忠於楚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寬容,寬容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領導者在麵對下屬的微小過失,甚至嚴重過失的時候,則應有所容忍和掩蓋,這樣做不僅是為了保全他人的體麵,也是為了下屬的成長。即使是一些原則性的錯誤,也要用寬容之心來對待。如果領導能夠對下屬的過錯既往不咎,就會以自己的寬容贏得下屬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