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身化氣,古陣伏魔。(2 / 2)

洞內黑暗,雙手用鏟,不方便打著手電,但隻需要順著鬆軟處挖掘即可,兩麵都是岩石,到也不擔心方向走偏。吳籍邊挖邊想,“若是挖了很深還不到頭,能量枯竭,自己就會死於這洞內,不過,這倒是個葬身的好所在。”

也不知道挖了多少時候,吳籍運轉無憂功,閉氣潛行,幾乎就要到了承受不住的時候,心生絕望,心說:“沒想到,終究畢命與此。”卻聽那小紅突然說:“小帥哥,我好怕,似乎有鬼。”那小色鬼不知道什麼時候跑了出來,縮在吳籍身後。

吳籍精神力轉動,也感覺到異樣,前方不遠似乎有兩股能量氣息,一種正大浩然,讓人心生親近,一種卻是極度鬱悶,感之讓人心生怨恨。

心下激動,“看來要到頭了。”於是加快挖掘的速度。不多時,感覺手中一輕,前邊泥土脫落,空氣撲麵而入,雖然不算清新,但吳籍嗅來,卻連續的在意識場內打了好幾個美妙的能量漩渦。

站起身來,此洞雖然昏暗,但已能見物。發現自己竟然從一條溪流邊處出來,顯然,洞內的那條溪水原來是注入此地,後來流水幹涸,就被泥沙淤積而消失了。

吳籍對小色鬼說道:“終於出來了,這裏有空氣的。”有了空氣便意味著此地和外界相通,而且也不再需要閉氣運功,體內內力運轉,長長的吐出了一口憋在胸中的悶氣。

貪婪享受這用肺部呼吸的美妙感覺,吳籍四下觀看。此處仍然地處山中,還是一個洞穴。溪水從洞邊流過,不知何處而來,也不知到何處而去,隱入岩石不見,估計岩下另有出入之路。

洞內正中,是塊平地,極為奇怪的是,卻立有一些石柱。石柱很多,形成了一個八角形,八角形邊緣地帶的石柱都一般粗細高低,排列規律,眾星捧月般的圍著中間一根比較粗大的石柱,那柱子高出其他柱子一倍,頂端成倒立傘狀,上麵放有一物,卻是一個玉盒。

吳籍走近些觀看,卻見周圍那些石柱是按照一個固定陣法排列,陣法複雜繁瑣,吳籍並不能識,但依稀可查是個伏魔陣法。那股怨氣就在那柱中徘徊盤旋,但總不能突破那陣法而出。

頂端那玉石盒子內,不斷散發出極為充沛的能量,消耗著陣內的怨氣。然後將那些怨氣化為無害的能量,隨之散去。

看那石柱極為古老,顯然此陣的建造年代已然久遠。心想:“這定是前輩高人所建,為了化解那陣中極強的怨氣而為,隻不知兩股能量就這樣彼此消耗,是過了多少時日了。”

石陣頂上中空,類似口井,隱約透出光亮,吳籍心下感慨,“自己終於不會死了!”這口石井上方就是出口。

繞那石陣走了一圈,見一石碑。吳籍伏身觀看,碑上之字,吳籍大部能識,工整精細,厚重古樸,吳籍有書法之好,知道那是漢簡。

仔細辨認,碑上刻著幾行字。

“怨氣千載,破關而出,危害巴蜀。道成不易,分形散影,建此石陣,以身化氣,伏魔衛道,千載光陰,悠悠一夢。”

看那最後注解,竟然是:張道陵。

看過碑文,吳籍明白,那山洞中裏的大量死人所凝集的怨氣最終破山而出,怨氣雖然不能直接傷人,久而久之卻可惹人生病,史上所說東漢年間巴蜀瘟疫泛濫,那原因恐怕就是源於此了。而道祖為救萬民,尋到這青城山下,找到了怨氣根源,欲用道法滅之。但那怨氣是死去的千萬人所凝集的,極為龐大,滅之甚難,於是道祖方建了這個石陣,並以身化氣,將那怨氣困於陣內。

想到這裏,吳籍不由雙膝跪倒,向那陣中玉盒,恭敬的叩了幾個頭。

叩畢,正欲站起,卻聽小紅一聲慘叫。定神望去,不知何時,小色鬼竟然飄上了中間那根石柱,去碰那玉盒。那玉盒本是道祖身化之氣所駐之地,小紅本為“鬼”體,所以身化之氣對此極為敏感,立刻將小紅擊了出去,然後化為一道黃光,向小紅急速襲來。

吳籍一見連忙縱身,擋在小紅身前,那團黃光似乎是有意識般,襲到吳籍身前,竟然停住,似乎是探了探,然後將吳籍包住,黃光閃爍不止。

與此同時,那石陣之內的怨氣突感頂部壓力消失,立刻騰起,順著那石井向上飛去。吳籍望著,暗自叫苦,這怨氣竟然跑了。

正待去追,誰知道圍繞著自己的那團黃光卻突然大亮,吳籍感覺到周身發熱,頭部疼痛,立刻就昏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