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八輯:別讓生活的困境壓跨你(1 / 3)

無論你是普通人還是成功人士,隻要你有所追求,就會在追求的過程中遭遇困難。在困難麵前,你持有什麼樣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你的將來。而生活中的那些成功者,大多是藐視困難的人。如果一個人在困難麵前趴下,那他還有什麼資本去戰勝困難,獲取成功呢?

藐視困難才能戰勝困難

你能戰勝困難,就有獲得成功的機會,你在困難麵前妥協,成功就會在你麵前消失。

無論你是普通人還是成功人士,隻要你有所追求,就會在追求的過程中遭遇困難。在困難麵前,你持有什麼樣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你的將來。而生活中的那些成功者,大多是藐視困難的人。如果一個人在困難麵前趴下,那他還有什麼資本去戰勝困難,獲取成功呢?

在眾多發明家中,從事橡膠製品研究的固特異所經曆的困難簡直是不勝枚舉。在40歲之前,他的研究幾乎沒有出過成果,生活的艱難和來自外界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在未滿20歲時,固特異的誌趣既不在經商,也不在發明,而是想當一個傳道土。後來由於家庭經濟情況不佳,他的這一心願沒有能夠實現。

輟學之後,固特異很不情願地幫著父親開了一家五金店。後來這家小店在經濟不景氣時破產,留下一筆為數很大的債務。

被生活所迫,固特異選擇了發明。但他沒有想到的是,發明之路比他的經商之路更為坎坷,還在在每一次的打擊麵前,他都能鼓起勇氣,重新開始,並在一次次的戰勝困難後,他的事業終於有了轉機。

事實上在一開始,固特異並不知道自己應該研究什麼東西。有一次,他到曼哈頓去,在一家商店的櫥窗裏,看到一根橡膠製的線繩。這時世界上橡膠工業才剛剛萌芽,橡膠線是惟一的成品,而且隻可以看,不能用。可是,這種線在固特異的腦海裏卻留上了深刻的印象。

又經過了幾年之後,一個蘇格蘭人利用橡膠製成了一種雨衣,固特異便決心研究橡膠製品。因為在他看來,這種別致的新雨衣,有兩個大的缺點幾乎使它的價值等於零。一是當這種雨衣離溫度高的地方太近時,雨布上的橡膠馬上會融化;二是一旦到了冷天時,它又會變得特別僵硬,像鐵皮一樣。這兩個缺點,引起了固特異的研究興趣。他決定加入研究橡膠製品的行業。

然而,這種研究工作需要很大一筆資金,因此他決定一個人到紐約去求發展。到了紐約之後,視界頓覺寬闊,他才知道當時從事橡膠製品研究工作的人,已不下一二十個,而且他們還都有高深的知識和更多的資金。僅僅高中畢業的他,幾乎無法和人家競爭。

雖然知道自己處於劣勢,固特異沒有灰心。“我已經快40歲了,”他以沉重的語氣對他的一位朋友說,“沒有時間再允許我改變目標了,不管將來能不能弄出一點成績來,我決心要走到底。”

這位朋友借了一筆錢給他,幫他設立了一個實驗室。

固特異自進入實驗室後,工作近乎是拚命式的,吃飯、睡覺,甚至於小便都不離開那座房屋。

“我沒有任何條件可以跟人家相比,”他說,“惟有多花一點功夫和時間。借錢給我的那位朋友勸過我幾次,要我注重健康,不要把身體搞垮了。我何嚐不知道這樣下去會弄壞身體。但我寧願少活幾年,也不能這樣一事無成地默默死去。”

固特異在實驗室中埋頭工作將近半年,成功研製出一種石灰和橡膠的混合製品。但這個產品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因為他很快就發現了這種產品很怕酸,一遇到酸就會發生中和現象。此時,朋友借給他的錢已全部用光,而要研究的東西還毫無結果。他於是背負著債務再去借錢,但己沒有人敢借給他。

後來,一日三餐也成了問題,他隻好把一日三餐改鹹兩餐,而且隻以粗黑的麵包充饑。最後連一天兩餐也維持不下去了,隻好一天吃一餐。在饑餓的煎熬下,固特異並沒有放棄他的實驗工作。

“那時候,我整天都覺得頭昏眼花,”他後來回憶起那段悲苦的日子,神色淒然地說:“在想象中,連橡膠脂都好吃。”

最後他餓得實在支持不住了,搖搖晃晃地想到外麵去向別人要點吃的東西。就在他經過實驗用的桌子的時候,一不小心,把桌子上的一瓶硝酸弄倒在地上,瓶子破了,硝酸流了一地,把附近的一塊橡皮侵蝕了。

在貧困潦倒的情形下,這瓶硝酸對固特異來說,是一筆相當大的資產,所以心疼得不得了。正當他望著地上的硝酸呆呆出神時,奇跡出現了,那塊硬得像鐵皮的橡膠皮,被硝酸浸過之後,變得柔軟起來,變成了烏黑的顏色。

這一發現,使固特異忘記了饑餓,他立即把那塊橡膠皮包好,跑出屋去。

在朋友的幫助下,他找到了一個橡膠公司。但這家公司拒絕購買,隻答應采用他的技術,在產品賣出後給他提成。

雖然如此,固特異還是十分高興,認為這是上帝的恩賜,並計劃把實驗室好好的充實一下。正當他腦子裏充滿美麗的幻想時,事情卻發生了始料未及的變化。

橡膠公司采用他的技術所生產的橡膠製品,在空氣中存放一陣就會變成一堆廢品。而且,橡膠公司的經理和員工們都認為固特異是一個騙子,甚至還有些尖酸的人建議他去當土匪,因為土匪也沒有像他這樣的發明家害人那麼深!

經過這次的失敗,再也沒有人願意支持固特異,當他走出那個公司的大門時,他甚至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了。

就在他露宿街頭將近一個星期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救星——一個當年他幫父親開五金店認識的小五金行老板——凡沙度。凡沙度了解他的遭遇後頗表同情,並建議固特異去他的五金行幫忙。固特異曾經發誓不再做生意,尤其是五金這一行,更是他人生中的恥辱。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混了幾年之後,落腳點竟然還是這一行業。他失神地凝視羞遠方,淒涼悲楚之情一齊湧上來,但為了生存,為了將來有機會把實驗繼續進行下去,固特異同意了凡沙度的建議。

令固特異沒有想到的是:凡沙度太太是一個心胸狹窄的女人。對於固特異的到來,她很不滿意。她瞪著固特異的那種冷森森的眼神,像利箭一樣射進他的心房。固特異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戰。在他的記憶中,當年柯斯瓦討債時的凶狠樣子,也沒有這個女人可怕。

在凡沙度的勸說下,她總算是讓固特異留下來了。

在這個店裏,固特異不僅是夥計,也是他們家中的下人。掃地抹桌子,甚至洗馬桶都是他的工作。除了這些,他還要天天挨凡沙度太太的白眼。

人在饑餓的逼迫下,會降低自己的願望,增強自己的忍耐力。對於他所受的痛苦他沒有一句怨言,他每天都告訴自己:再忍耐一段時間,積蓄一點錢,把實驗再建立起來。

在窮得沒有飯吃的時候,他也沒有把以前的實驗設備賣掉,而是全部存在他朋友家裏,所以他在凡沙度家裏工作幾個月之後,實驗室就又充實得可以用了。

後來固特異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壞,隻好辭去凡沙度家裏的工作,專心從事他的實驗。

1844年,固特異以高溫加硫磺處理橡膠的程序獲得了專利權。這一實驗的成功,成為美國橡膠工業時代的一個起點,對固特異來說,則是艱苦生活的結束。

這時候,固特異已經44歲,他雖然知道橡膠工業因他的實驗成功而即將起飛,但他仍遵守他的誓言,沒有自己經營,也不與人合作。決心以自己的餘年,專門設計新產品。

在早期的橡膠產品中,有一大半是固特異發明的,他得到的專利費多達30萬美元。這在當時來說,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固特異終於獲得了成功,但隻有他自己深知這些成功得來的有多麼的不易,在固特異的傳記上,有這樣的幾句話:“固特異如果最後的實驗失敗,他在人們心目中,將是個瘋子。幸好他成功了,所以他成了天才。”

我們的人生也如此,你能戰勝困難,就有獲得成功的機會,你在困難麵前妥協,成功就會在你麵前消失。

永遠跑在最前麵

永遠跑在競爭對手的前麵,是個人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一條途徑。

在現代社會裏,人與人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都越來越來激烈。如何在高速競爭的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是困惑很多人特別是企業管理者的一個問題。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企業獲取優勢的最佳途徑是: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價值。但是這隻是傳統企業成功的模式。在現代企業裏,競爭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企業過去贏得競爭優勢的方式,如成本、質量、技術等等,已難以讓企業家立於不敗之地。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不斷變化的贏得和維持競爭優勢的全新方式,即充分利用時間這一戰略武器,在競爭中每一步都搶在對手的前麵。這樣,企業才能戰勝對手,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日本的富士膠卷就是其中的一個例證。富士在與柯達爭奪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時,原本占優勢的富士就因行動遲緩,從而讓競爭對手柯達搶占了先機。

2004年6月11日,經樂凱公司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柯達公司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主席葉鶯代表第二大股東柯達正式成為樂凱公司的董事。這就意味著柯達與樂凱正式建立合作關係,對富士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其實,在1998年以前,中國的感光行業還是富士的天下,富士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70%。與此同時,柯達高層對中國市場也一直虎視眈眈,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柯達決定與頭號勁敵富士一爭高低。

這時,恰好傳出富士正準備與中國感光行業接洽合作事宜。一旦合作成功,柯達不要說想擴大在中國的市場,就是原先的市場也有可能要“縮水”。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麵,更為了打敗富士,柯達公司決定快速出擊,在行動上下功夫,即要搶在富士前麵與中方達成協議。柯達高層在做出這個決策的當天,就派時任大中華區副總裁的葉鶯從香港飛到汕頭,作為柯達談判小組的三個核心人物之一,參與柯達與中國樂凱公司的合作談判。

一年後,中外矚目的“98協議”浮出水麵。這份協議商定,在2001年底之前,中國感光行業不接受除柯達以外的任何外商的投資。在這3年裏,富士飽嚐煎熬。這份協議將日本富士結結實實地擋在中國國門外達3年之久,從而奠定了柯達在中國的“霸主”地位。

在“98協議”的保護下,柯達以其數量僅次於中國郵政的8000多家衝印點的龐大網絡,牢牢占據了市場,其63%的市場占有率超出富士一倍,而在1993年,柯達僅有區區300個店麵,是當時富士店數量的1/10.1996年,中國還是柯達膠卷的第17大市場,2001年就上升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而柯達的高層預計,5年之後中國將變為柯達在世界的第一大市場,從而將富士這個曾經的“老大”遠遠地甩到後麵。

富士當然不甘落後。3年後,富士隨即在傳統膠卷和數碼衝印兩條戰線上向柯達發起反擊。盡管步履緩慢,但它仍然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逐步進展。2002年,富士自有品牌的數碼衝印設備就售出了300台,富士甚至計劃投資1億元人民幣,在3年內建成1000家擁有該設備的富士數碼衝印店。

不僅數碼相機是富士反擊柯達的一張王牌,富士還悄悄與樂凱接洽,尋求合資,一旦合資成功,富士在中國市場上有了合法的生產企業,柯達在中國感光市場的老大位置將岌岌可危。而此時逐漸長大的樂凱,也在低端市場對柯達進行夾擊,三強逐鹿,柯達公司明顯地感覺到了危機,為了阻止富士與樂凱即將形成的同盟,柯達決定再一次迅速行動,以挽救危機。

於是,柯達公司放棄曾經一貫堅持的“51%控股,柯達商標,柯達擁有控製權”這三原則,以1億美元的現金和資產獲得了樂凱20%的股份,將富士再次擠到局外。據了解,富士與樂凱就合作問題已經接觸了很久,但是富士一定要求雙方各占有50%的股份,並且參與管理。而富士在接洽過程中的遲緩,猶豫不決的消極態度,又被柯達公司搶先行動,以致再次錯過了良機。

柯達之所以在情況不利於自己時,還能一次又一次地戰勝頭號勁敵富士,並不是它擁有比富士更雄厚的資金和更先進的技術,而是它能采取快速而有效的行動,跑在對手的前麵。柯達在與富士的競爭中,沒有瞻前顧後,而是毫不猶豫地向前挺進,向前“衝”,以致每一步都跑在了競爭對手的前麵。

毫無疑問,能否快速行動,能否永遠跑在對手的最前麵,已成為企業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的關鍵。資源競爭正逐漸被時間競爭所代替,通過快速決策,快速行動,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對手最前麵,已成為企業獲得成功的不二法門。

同樣的道理,永遠跑在競爭對手的前麵,是個人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一條途徑。

那麼,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跑到對手的最前麵呢?

第一,快速決策。決策所花費的時間本身就是一種代價。在一個環境迅速變化,對手可能在一瞬間改變部署的情況下,就算是一個並不重要的決策,立即執行也比等待一個完美無缺的決策要好得多,因為隻有立即執行,就能占有先機,就能趕在對手的前麵。

第二,懂得“快魚吃慢魚”這個道理。在信息經濟中,實力不是戰勝對手的惟一關鍵點,但是“快”一定能打敗“慢”。“快”能使你點心“天時、地利、人和”;“快”能使你有足夠的時間,從容地去應對對手的反擊;“快”能有效地拉開你與對手之間的距離。

別讓生活的困境壓跨你

隻要你沒有被困境嚇倒,就能從困境中重新站起來。

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始終離不開受苦。寶劍不磨礪就不能發光。沒有磨練,他也不會完善,生命熱力的炙烤和生命之雨的沐浴使他收益匪淺,但是每一次的苦難都是伴隨著淚水。現在你應該知道,靈魂遭受煎熬的時刻,也正是生命中最多選擇與機會的時刻。任何事情的成敗取決於他尋求幫助時的態度,是抬起頭還是低下頭。假如你隻會施展伎倆,使出種種權宜之計,那麼機會也就永遠失去了。而實際上,事情的成敗並不是不能改變,關鍵在於選擇,如果你能在困境中振作精神,並且尋找到成功的萌芽,那結果就是另一種情況了。美國百貨大王梅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梅西年輕時出過海,以後開了一間小雜貨鋪,賣些針線。鋪子很快就倒閉了。一年後他另開了一家小雜貨鋪,仍以失敗告終。

在淘金熱席卷全國時,梅西在加利福尼亞開了個小飯館,本以為供應淘金客膳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豈料多數淘金者一無所獲,什麼也買不起,這樣一來,小鋪又倒閉了。

回到馬薩諸塞州之後,梅西滿懷信心地幹起了布匹服裝生意,可是這一回他不隻是倒閉,而簡直是徹底破產,賠了個精光。

不死心的梅西又跑到新英格蘭做布匹服裝生意。這一回他時來運轉了,他買賣做得很靈活,甚至把生意做到了街上商店。雖然頭一天開張時賬麵上隻收入11.08美元,而現在位於曼哈頓中心地區的梅西公司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商店之一。

梅西之所以獲得如此大的成功,就是因為他在遭遇挫折時沒有放棄,而是愈挫愈勇,並最終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

像梅西一樣,詹姆士·卡什·彭尼也飽受挫折。彭尼在密蘇裏州長大。高中畢業後在一家布匹服裝店當了11個月的小夥計,共得薪水25美元。

彭尼的身體不好,醫生勸他到戶外活動活動。於是彭尼辭職前往科羅拉多州,幹起了零售商的行當,他把曆年所得全投進了一家小肉鋪。

肉鋪的最大主顧是當地一家旅館。這旅館的廚頭兼采買是個嗜酒如命的人。有一天他跟年輕的彭尼說,以後隻要彭尼每星期白送他一瓶威士忌,他就把整個旅館的生意包給彭尼做。彭尼不幹,認為這是賄賂。於是他們之間的生意從此斷絕,彭尼的小店也開不下去了。

不得已,彭尼隻好再去當地一家布匹服裝店當店員。他以行動和言詞說通了這家商店的兩名店主,讓他當第三名合夥人,即由他出一筆錢,加上原店的部分資金存貨,由他單獨去經營一個新店。這個主意就是聯營的最初思路。

過了幾年,彭尼開始了他自家的聯營商店生意。他允許雇員享有自己從前曾經享有的機會。

當彭尼的聯營商店發展到34家時,彭尼公司誕生了。如今,這家公司己擁有2400家分店。此外,它還涉足銀行、信貸和電子行業。

生活中,當你似乎已經走到山窮水盡的絕境時,有時離成功也許僅一步之遙了。

保羅·高爾文是個身強力壯的愛爾蘭農家子弟,充滿進取精神。13歲時,他見別的孩子在火車站月台上賣爆玉米花,他不由得被這個行當吸引了,也一頭闖了進去。

但是他不懂得,早巳占住地盤的孩子們並不歡迎有人來競爭。為了幫他懂得這個道理,他們搶走了他的爆玉米花,把它們全部倒在街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高爾文從部隊複員回家,他在威斯康星辦起了一家電池公司。可是無論他怎麼賣勁折騰,產品依然打不開銷路。有一天,高爾文離開廠房去吃午餐,回來隻見大門上了鎖,公司被查封了,高爾文甚至不能再進去取出他掛在衣架上的大衣。

1926年,他又跟人合夥做起收音機生意來。當時,全美國估計有3000台收音機,預計兩年後將擴大100倍。但這些收音機都是用電池作能源的。

於是他們想發明一種燈絲電源整流器來代替電池。這個想法本來不錯,但產品還是打不開銷路。眼看著生意一天天走下坡路,他們似乎又要停業關門了。

此時高爾文通過郵購銷售辦法招攬了大批客戶。他手裏一有了錢,就辦起了專門製造整流器和交流電真空管收音機的公司。可是不出3年,高爾文依然破產了。這時他已陷入絕境,隻剩下最後一個掙紮的機會了。當時他一心想把收音機裝到汽車上,但有許多技術上的困難有待克服。

到1930年底,他的製造廠賬麵上已淨欠374萬美元。在一個周末的晚上,他回到家中,妻子正等著他拿錢來買食物、交房租,可他摸遍全身隻有24塊錢,而且全是賒來的。

然而,經過多年的不懈奮鬥,如今的高爾文早己腰纏萬貫,他蓋起的豪華住宅就是用他的第一部汽車收音機的牌子命名的。

著名成功學大師金克拉深知,克服困難就是一連串的奮鬥。對此他特意講了一個故事:

“我最要好的朋友是個非常有名的管理顧問。他的辦公室內各種豪華的擺飾、考究的地毯、忙進忙出的人潮以及知名的顧客名單都在告訴你,他的公司的確成就非凡。”

“但是,就在這家鼎鼎有名的公司背後,藏著無數的辛酸血淚。

“他在創業最初的頭六個月就把十年的積蓄用得一幹二淨,一連幾個月都以辦公室為家,因為他付不起房租。他也婉拒過無數的好工作,因為他相信困難是一時的,隻要有勇氣克服,就能走出困境。”

他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轟轟烈烈。

從以上這些成功者的經曆中,我們能得到這樣一個啟示:隻要你沒有被困境嚇倒,就能從困境中重新站起來。

不向惡劣的環境低頭

環境不理想,我們可以去尋找,但不能被環境所屈服,否則,就會被命運之神扼緊了喉嚨。

英國哲學家羅素在《走向幸福》一書中這樣寫道:“一個具有一定興趣和信念的人會發現,生活於某一個群體中時,自己實際上成了一個被驅逐者,在另一個群體中,則又作為一個完全正常的人而被接受。許許多多的不幸,尤其是青年人的不幸,即由此而產生。一個青年男子或女子接觸到某些新思想,但是卻發現這些思想在他或她的生活環境中受到詛咒。於是,這個青年很容易產生這種想法,把自己所熟悉的惟一環境當作整個世界的代表。正是對世界的無知,人們經受了許許多多不必要的痛苦,有大多數人隻是在青年時期,而不少人甚至整個一生都如此。”

就像羅素所說的那樣,世界的小環境是豐富多彩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如果我們確信這一點,就可以為自己去尋找一個更理想的環境。這個環境也許是一個適於你的職業,也許是一個能與你深交的人,也許是一處你非常喜歡的天然居所,也許是給了你歸屬感的人文背景,也許是讓你一展才華的創舉。

小澤征爾是世界一流的音樂指揮大師。童年的小澤征爾就已顯出過人的音樂天賦,他一接觸琴鍵就顯出駕馭“樂器之王”的潛力。

但是,一次意外使小澤征爾兩手的食指嚴重挫傷,僵直的傷指逼得他不得不放棄心愛的鋼琴。那年他已14歲,已練就了相當的音樂技能。

沉重的打擊沒能奪走他再選擇音樂的意誌,他覺得自己可以改學樂隊指揮。日本東方音樂學院的著名教授齋藤秀夫收下了他,他跟著自己的老師學習指揮直到1959年。

後來,小澤征爾遠涉重洋到歐洲深造指揮藝術。在歐洲,他人生地不熟,說著蹩腳的外文,邊學習,邊打工掙麵包。生活雖然艱辛,他卻得到了最寶貴的表演機會。

1961年,小澤征爾加入美國紐約的交響樂團,成為世界級優秀指揮家和作曲家伯恩斯坦的三個副指揮之一。在歐美,小澤征爾的音樂天才迅速得到認可和提升,並極快地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小澤征爾說:“我的工作就是處理複雜的樂譜。例如,有一個樂譜的符號是悲傷,可是,究竟何為悲傷?是哪一種悲傷?是寧靜的悲傷、陰鬱的悲傷,還是沉悶的悲傷?這些作曲家並未說明,必須由我來做出決定,這就是我的職業。”

對於環境與個性關係的清醒認識和把握使小澤征爾走向藝術的頂峰,贏得了內心的無限滿足。

正如小澤征爾一樣,個性對環境的選擇在很多時候已成為我們能否把握自己命運的曆史性前提。

命運總是取決於個人所感覺的、所想要的和所做的是什麼。雖然周圍的環境有時憑我們一己之力無法改變,但我們能改變自己的心情,能把握自己的命運。環境不理想,我們可以去尋找,但不能被環境所屈服,否則,就會被命運之神扼緊了喉嚨。

依靠自身的力量改變自己

信念可以讓人發揮無比的創造力,也可以造成破壞力,這要看從哪個角度去認定它。

桃樂絲、獅子、機器人、稻草人沿著青磚道前往翡翠城找尋奧芝大法師,希望從他那裏獲得解決難題和達成願望所需要的勇氣、決心和智慧。

奧芝大法師隻告訴他們一個簡單的法則:“達成所欲目標的力量,其實就在自己身上。”意思就是說,每個人本身都有力量來解決難題,法師是幫不了什麼忙的。這就是能為自己開啟新生命的奧芝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