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困難絕不言退
人生如戰場,試想一下,如果你身臨戰場,當你遇到困難和敵人時就趕緊後退,其後果如何?把事情做好,把困難解決掉,這不也是一種“作戰”嗎?因此,當你在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中碰到困難時,應遵循一個原則——絕不言退!
碰到困難絕不言退,這裏有兩個方麵的含義:
1.做給別人看——要讓別人知道你並不是一個懦弱之人、一個膽小鬼。即使你做事失敗了,你不怕困難的精神和勇氣也許會得到他人的讚賞;如果你順利地克服了困難,這就更加向他人證明了你的能力!如果有人出於對你的不服、懷疑、中傷、嫉妒而故意給你出些難題,當你一一解決時,你不僅解除了他人的不良心理,而且還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2.做給自己看——一個人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順心如意。碰到點困難,這並不可怕,應把困難當成是對自己的一種考驗與磨煉,一種“練功”的機會。也許你不一定能解決所有的困難,但在克服這些困難的過程中,你在智慧、經驗、心誌、胸懷等各方麵都會有所成長,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對你日後麵對困難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你至少學會了“不怕困難”,也習慣於“應付困難”。如果你順利地克服了困難,那麼在這一過程中你所累積的經驗和信心將是你一生當中最可貴的財富。
所以,“碰到困難,絕不言退”這句話並不隻是單純地讓我們勉勵自己,它實際上具有很大的價值。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想像一種“遇難即退”的後果吧,這種人首先就會被人認為是一種庸庸懦懦之人,沒有人認為他能成就大事;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因為他閃躲、逃避,無法克服困難、提升自己,自然也隻能做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情了。
當然,克服困難也得講求一定的方法,有些困難確實很大,你肯定一下子無法解決,碰到這種困難,你隻能采取迂回之術,不可硬戰死戰,否則會喪失自己的內力。那你也許會問,這不就是一種退卻嗎?不!這與遇難而退完全不同,因為你並未放棄解決這一困難,隻是采取一種靈活的方式。在你的心裏,時時還想著這一困難,並且正想著用各種辦法去加以解決,所以這不算退卻。當你碰到困難時,可以首先評估一下:
1.這一困難的難度有多大?
2.自己的能力如何?
3.有無外力可以援助?
4.如果萬一失敗,自己對失敗的承受力如何?
5.這一困難值不值得自己去克服?
如果你評估的結果對自己不利,那你可以考慮采取一種緩兵之計。“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有獲勝的機會,而且這困難也值得你去克服,那就要竭盡全力了,機會往往稍縱即逝,如果你輕易就退,恐怕這輩子也就幹不成什麼大事了。
你是否總是逃避困難?如果是,那就從今天起,堅強、勇敢地加以麵對吧!
成功需要忍耐與堅持
曾國藩的成事之道告訴我們:成功需要忍耐,需要堅持。中國有功虧一簣、功敗垂成之說,其意就是不能堅持,在大功告成之際,卻走向了失敗。不少人正是這樣失敗的,許多努力已經付出,許多成績已經取得,如果再堅持最後一下,多年的心血就要澆灌出絢麗的花朵,可是,就是在這最關鍵的時候,放棄了努力,或者改弦更張,以前的努力都白費了。有人提出“99℃加1℃”的成功公式,就是說燒水燒到了99℃,最後再加1℃水就燒開了。這最後的1℃最為關鍵。聰明的人,等他人把水燒到99℃,自己再加上這最關鍵的1℃,成果就可以共享,可惜的是,許多人已經把成功之水燒到了99℃,卻放棄了這最後的1℃,然後轉到別處再燒99℃,等到隻差1℃了,又放棄了。就這樣惡性循環,陷入了失敗的“怪圈”,離成功越來越遠。因此,堅持最後5分鍾是走向成功最為關鍵的一步。
的確,在通往成功的征途中,既有刀光劍影,拋頭灑血,也有精神上的蒙受恥辱。有的英雄好漢往往不怕流血犧牲,卻受不了半點精神上的恥辱,這對成就大業是極為不利的。中國素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警句,這也是總結千萬條曆史教訓的經驗之談。
做事戒急躁,人一急躁則必然心浮,心浮就無法深入到事物的內部去仔細研究和探討事物發展的規律,無法認清事物的本質。氣躁心浮,辦事不穩,差錯自然會多。
《鬱離子》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晉鄭之間的地方,有一個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搗碎;下圍棋敗了就把棋子兒咬碎。人們勸告他說:“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過錯,你為什麼不認真地想一想,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他聽不進去,最後因脾氣急躁得病而亡。遇事急躁,氣浮心盛的例子還不止這一個。不少人辦事都想一蹴而就,應該知道,做什麼事都是有一定規律、有一定步驟的,欲速則不達。
以“冷處理”緩和情緒,不急不躁,才能理智地對待所發生的一切,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忍一時的不冷靜,對人對己都有好處。
正反兩麵的例子,我們都看到了,從中我們也能總結出一些經驗教訓。中國文化的精要就在於以靜製動,稍安勿躁。浮躁會帶來很多危害。想有所作為,而又不能馬上成功,會產生急躁情緒;本以為把事情辦得很好,誰知忽然節外生枝,一時又無法處理,必然生出急躁之心;因為他人的過錯,給自己造成了一定的麻煩,心氣不順,也會產生急躁;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天下父母之心皆然,但偏偏兒女不爭氣,心中也同樣急躁;受到別人的責怪、批評,又無法解釋清楚,心中也會產生急躁的情緒。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產生的急躁,其實對己對他人都沒有好處。浮躁之氣生於心,行動起來就會態度簡單、粗暴,徒具匹夫之勇,這樣不是太糊塗了嗎?
別一條道走到黑
從一定意義上說,智者就在於隨機應變,借以消患濟事。然而,智者不是天生的,因而學習應變之術,掌握應變之道,就顯得尤為重要。幹事業,要懂得靈活善變之道,不要一條路走到黑。這一點,對成功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有些時候,不必要的執著就是固執。